对于学术创新的重要性,学者们无不视为学术研究的生命所系。纵观学术史,凡是在学术发展历程中有所建树的大学者,无不具有创新求变的能力,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如果放在当下的学术语境中来看,过度提倡学术创新就等于提倡了学术研究的混沌、无序与死亡。
我国的社会科学从业人员近30万人,如果平均每人每年产出3篇论文,全国每年的社科类学术论文就是近百万篇。如果每一个学者都在尝试学术创新,每一篇论文都要独出心裁,那么,我们面对的学术格局将会变成没有公认的知识体系,没有稳定的研究范式,所有的论文都在自说自话,而那些真正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成果却只能被湮没在众声喧哗之中。
学术创新本应是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学术倡导,可是,“创新”一旦与“量化”结合在一起,马上就会由一种进步倡导蜕变为学术灾难。
事实上,这样的灾难并没有出现,这是因为事实上并不是人人都在不断求新求变。但即便是只有部分学者“为了创新而创新”,也足够把原本宁静的学术空气搅得乌烟瘴气。
近10年来,全国各类学术期刊正式发表的民间文学类学术论文(含神话学)每年都超过600篇。更令人感到无奈的,正是那些所谓的“学术创新”之作,让学术研究变得如同儿戏。这类论文往往抓住一两条新材料,或者一两点灵感式的小火花,甚至既无新材料,也无新思想,换个术语、换种表述,就能长篇大论地敷衍成一篇学术论文。这类论文往往为了创新而创新,不惜断章取义、曲解素材、偷换概念、自造生词,故作惊人之语;为了求新求异,能一句话讲清楚的问题非得绕着圈子说半天,能用白话说清楚的问题非得码着术语堆积木。学术创新,成了一件华丽的皇帝新衣。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跃进”式的学术创新行为甚至比抄袭和剽窃更恶劣。抄袭和剽窃虽然有悖于做人的道德,但并不会伤害学术发展的自然进程,而那些建立在学术沙滩上的空中楼阁式的创新学术,则无疑将成为一堆需要后人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加以清理的学术“烂尾楼”。
学术创新是常规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产生的要求,是常规科学遭遇了范式危机时必然触发的学术程序,而不是学术强人的霸王硬上弓。过度强调学术创新无疑是违反学术发展自然规律的。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10-29 第3版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