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施爱东]不宜过度提倡学术创新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15 | 点击数:4765
 


  对于学术创新的重要性,学者们无不视为学术研究的生命所系。纵观学术史,凡是在学术发展历程中有所建树的大学者,无不具有创新求变的能力,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如果放在当下的学术语境中来看,过度提倡学术创新就等于提倡了学术研究的混沌、无序与死亡。

  我国的社会科学从业人员近30万人,如果平均每人每年产出3篇论文,全国每年的社科类学术论文就是近百万篇。如果每一个学者都在尝试学术创新,每一篇论文都要独出心裁,那么,我们面对的学术格局将会变成没有公认的知识体系,没有稳定的研究范式,所有的论文都在自说自话,而那些真正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成果却只能被湮没在众声喧哗之中。

  学术创新本应是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学术倡导,可是,“创新”一旦与“量化”结合在一起,马上就会由一种进步倡导蜕变为学术灾难。

  事实上,这样的灾难并没有出现,这是因为事实上并不是人人都在不断求新求变。但即便是只有部分学者“为了创新而创新”,也足够把原本宁静的学术空气搅得乌烟瘴气。

  近10年来,全国各类学术期刊正式发表的民间文学类学术论文(含神话学)每年都超过600篇。更令人感到无奈的,正是那些所谓的“学术创新”之作,让学术研究变得如同儿戏。这类论文往往抓住一两条新材料,或者一两点灵感式的小火花,甚至既无新材料,也无新思想,换个术语、换种表述,就能长篇大论地敷衍成一篇学术论文。这类论文往往为了创新而创新,不惜断章取义、曲解素材、偷换概念、自造生词,故作惊人之语;为了求新求异,能一句话讲清楚的问题非得绕着圈子说半天,能用白话说清楚的问题非得码着术语堆积木。学术创新,成了一件华丽的皇帝新衣。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跃进”式的学术创新行为甚至比抄袭和剽窃更恶劣。抄袭和剽窃虽然有悖于做人的道德,但并不会伤害学术发展的自然进程,而那些建立在学术沙滩上的空中楼阁式的创新学术,则无疑将成为一堆需要后人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加以清理的学术“烂尾楼”。

  学术创新是常规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产生的要求,是常规科学遭遇了范式危机时必然触发的学术程序,而不是学术强人的霸王硬上弓。过度强调学术创新无疑是违反学术发展自然规律的。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10-29 第3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田兆元:临近的土洋双节不妨“两全其美”
下一条: ·一段历史故事一种人伦温情 传统节日不再黯然失色
   相关链接
·[沈卫荣]美国藏学主流的学术传承和学术批评·余悦:学术创新应统筹各方合力
·[刘一皋]社会调查及学术研究的态度·[陆扬]学术语境的“当时性”与近代中国的书评传统
·[施康强]愧对乡邦先贤·[陈岗龙]《英雄史诗的起源》中文译本的翻译错误
·[陈金文]树立学术批评的科学意识·[施爱东]学科界限与学术取向
·[施爱东]牛郎织女研究批评·[施爱东]牛郎织女研究简史
·[巴莫曲布嫫]“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之批评(下)·[巴莫曲布嫫]“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之批评(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