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有关方面拟将“清漪庆坛”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田明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19 | 点击数:5065
 


       本报讯 昨(11)日,国内知名民俗学者、人文地理学专家焦虎三专门约见本报记者,向记者介绍了流行于平武县清漪江流域的“庆坛”民俗文化。据焦虎三介绍,在前不久进行的民俗考察中,他们发现,“清漪庆坛”民俗文化活动保存较为完整,在民俗学上具有唯一性和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清漪庆坛”融入了更多羌文化的因素,这对于研究庆坛文化以及羌文化的变迁都有较高的人文价值。而有关方面也正在研究,拟将“清漪庆坛”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初秋,焦虎三等4名民俗学者组成的考察组,在我市平武县清漪江流域徒步进行民俗文化调查时发现,清漪江流域至今较为完整的保存着传统的“庆坛”民俗文化,又适当融入了羌族藏族文化的诸多元素,十分原始古朴。

  据专家调查,目前,“清漪庆坛”分为上坛(含中坛)、下坛两大部分,其中上坛有20个章节,下坛则有12个章节。考察组成员还走访了该地区现存在着亲系祖传(师传)关系的“清漪庆坛”传承人10余人,他们年龄最大的是83岁的王和成,最小的刘兴发也48岁了,还有两个女性分别是65岁的吕昌秋和60岁的韩世珍。考察组成员在这些传承人家里,还看见了保存完整,种类系统的祖传法器。这批传承人均能将此进行完整的演绎。

  据悉,平武县清漪江流域在历史上是古羌族分支“白草番”故地。2003年,该流域部分乡已改为羌族自治乡。位于清漪江的锁江羌族乡和北川羌族自治县仅一山之隔,清漪江流域为平武县羌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地,目前,该流域居住着4万多名羌族同胞,约占全国羌族总人数的七分之一。该流域的“清漪庆坛”流传至少已经5代以上,在此地域内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每年农历三、六、九月仍在以集中表演的形式演绎。

  如今的清漪江流域,羌式民居吊脚楼遍地而起,极具民族特色。但“清漪庆坛”目前在传承中面临着对外影响力不够,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后继无人等等问题。专家们认为,建立“清漪庆坛民俗文化保护区”,确立“清漪庆坛”保护点并授予“清漪庆坛传承地”石碑等,开展“清漪庆坛”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已迫在眉睫。

  据介绍,庆坛是流行在中国四川、重庆、贵州等地民间的一种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巫文化和楚文化,具有浓烈的羌、氐文化背景,庆坛仪式的传承,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民俗信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 来源:绵阳日报 )

 

  文章来源:四川在线 2009-10-12 10:25:0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粤剧”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 粤港澳达成共识
下一条: ·中国民协同意建立中国(汕尾)民间文化艺术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