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曹保明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民协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
发言主题:原生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认为原生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为关键。
一切“非遗”都有其自身的生存发展规律,有其独特的生存空间。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就要保护原汁原味的文化,要真实地再现“非遗”的原貌。绝不能因为商业目的和利益驱动而肢解和篡改原生态的遗产,那样做是对文化的亵渎。要尊重原生态文化和它们的传承者,不能让优秀的文化遗产变味、变质。
原生态地保护,一是保护好“非遗”生存的环境和空间,二是保护好原本一切文字、影像资料,三是保护好传承人。对“非遗”传承人进行最好的保护,才能保护好他们所传承的文化。这些工作对于我们从事“非遗”保护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者来说可谓任重道远。我们应该为此积极努力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保护方法。
比如,加速建立“非遗”数据库,使珍贵资料避免散佚和流失,同时更便于研究、使用和交流;建立传承人保护基金,加大传承人的保护力度。目前,有大批的文化传承人生活非常艰苦,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传承人补贴制度,使传承人摆脱困境,安心进行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
富育光
(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长春师范学院萨满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
发言主题: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刻不容缓
我从事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工作已有40余年,吉林省抢救的《满族说部》第一批已出版了15本,第二批18本今年6月下旬已经出版。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已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抢救满族说部和其他遗产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抢救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极其重要的。由于过去我们的各种条件不具备,抢救措施不力,使许多优秀的传承人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致使大量的文化遗产未能传承下来,令人十分痛心。
我想,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应该抓住几大环节:
一是继续加大对传承人的普查工作。把传承人的分布情况、基本资料、生活状态调查清楚。要建立起传承人的详细档案,使保护单位对传承人心中有数,甚至要达到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够实现有效的保护。
二是加速传承人所传承文化的抢救。现在多数老一代传承人年事已高,我们要及时对他们所掌握的东西进行抢救,利用传统的和现代化的双重手段进行抢救,如文字的、声像的都要保留下来。
三是加快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进程。要将对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纳入程序化轨道,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四是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传承人的经济困难。现在不少传承人经济拮据,无力进行传承,致使文化遗产面临消亡,政府应该拨付专项资金给传承人发放补贴,解除传承人的后顾之忧。
崔子科
(长春师范学院萨满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发言主题: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理利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构建地域人文精神、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我认为合理利用开发必须抓住两大环节:
一是科学有序地筛选遗产项目进行开发。毋庸讳言,目前,吉林省开发利用“非遗”的实践较之全国是滞后的,原因就在于缺乏科学有序的规划和强有力的实施保障。现在亟须建立一个“非遗”开发研究机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统一的开发规划,以避免各地各自为政、盲目开发、重复开发。比如吉林省满族文化、萨满文化就有多处在开发打造,建景点、建展馆,有的是移花接木,有的无中生有,成为无本之木,很难生存长久,造成文化传承的混乱和资金的浪费。
二是组织有操作能力的商家在专家的指导下、在政府主管机关的监督下进行开发项目的实施。“非遗”的开发,不是技术发明,新颖实用就行,“非遗”是有严格界定的,不能脱离其本源。各地招商项目中有很多属于“非遗”项目或者与“非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类项目,不是有资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打造好的,若缺乏细节的科学界定,会打造出不伦不类的怪胎。
因此,“非遗”项目的开发,要有一定的制约机制,以免造成粗制滥造、盲目使用。
张璇如
(原吉林省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发言主题:大张旗鼓地宣传,使非遗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
自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以来,吉林省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及时健全了各级组织领导机构,普查工作初步告一段落,出台了两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建立了档案和数据库,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给传承人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了影响。“非遗”的保护工作,在省内已成为人人关心的热力运动。存在的问题是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措施得力,使“非遗”的挖掘、保护、展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有的地区明显滞后,思想上缺乏全面认识,还习惯于重视经济的硬实力,忽视文化的软实力;重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忽视经贸搭台,文化唱戏;重视上层精英文化,忽视下层民间文化。
我们绝不能忘记,韩国将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给我们造成的尴尬处境,原因就是我们自己手持皇冠未及时戴在自己头上。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媒介,大张旗鼓地宣传“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做到人人皆知,形成全民意识,把“非遗”保护工作做大做强,更上一层楼。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09-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