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主人
——吉林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述要
  作者:季敏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29 | 点击数:7352
 

    ·学者观点·

 

  曹保明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民协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

  发言主题:原生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认为原生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为关键。

  一切“非遗”都有其自身的生存发展规律,有其独特的生存空间。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就要保护原汁原味的文化,要真实地再现“非遗”的原貌。绝不能因为商业目的和利益驱动而肢解和篡改原生态的遗产,那样做是对文化的亵渎。要尊重原生态文化和它们的传承者,不能让优秀的文化遗产变味、变质。

  原生态地保护,一是保护好“非遗”生存的环境和空间,二是保护好原本一切文字、影像资料,三是保护好传承人。对“非遗”传承人进行最好的保护,才能保护好他们所传承的文化。这些工作对于我们从事“非遗”保护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者来说可谓任重道远。我们应该为此积极努力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保护方法。

  比如,加速建立“非遗”数据库,使珍贵资料避免散佚和流失,同时更便于研究、使用和交流;建立传承人保护基金,加大传承人的保护力度。目前,有大批的文化传承人生活非常艰苦,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传承人补贴制度,使传承人摆脱困境,安心进行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

  

  富育光

     (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长春师范学院萨满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

  发言主题: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刻不容缓

 

  我从事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工作已有40余年,吉林省抢救的《满族说部》第一批已出版了15本,第二批18本今年6月下旬已经出版。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已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抢救满族说部和其他遗产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抢救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极其重要的。由于过去我们的各种条件不具备,抢救措施不力,使许多优秀的传承人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致使大量的文化遗产未能传承下来,令人十分痛心。

  我想,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应该抓住几大环节:

  一是继续加大对传承人的普查工作。把传承人的分布情况、基本资料、生活状态调查清楚。要建立起传承人的详细档案,使保护单位对传承人心中有数,甚至要达到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够实现有效的保护。

  二是加速传承人所传承文化的抢救。现在多数老一代传承人年事已高,我们要及时对他们所掌握的东西进行抢救,利用传统的和现代化的双重手段进行抢救,如文字的、声像的都要保留下来。

  三是加快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进程。要将对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纳入程序化轨道,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四是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传承人的经济困难。现在不少传承人经济拮据,无力进行传承,致使文化遗产面临消亡,政府应该拨付专项资金给传承人发放补贴,解除传承人的后顾之忧。

  

  崔子科

       (长春师范学院萨满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发言主题: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理利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构建地域人文精神、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我认为合理利用开发必须抓住两大环节:

  一是科学有序地筛选遗产项目进行开发。毋庸讳言,目前,吉林省开发利用“非遗”的实践较之全国是滞后的,原因就在于缺乏科学有序的规划和强有力的实施保障。现在亟须建立一个“非遗”开发研究机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统一的开发规划,以避免各地各自为政、盲目开发、重复开发。比如吉林省满族文化、萨满文化就有多处在开发打造,建景点、建展馆,有的是移花接木,有的无中生有,成为无本之木,很难生存长久,造成文化传承的混乱和资金的浪费。

  二是组织有操作能力的商家在专家的指导下、在政府主管机关的监督下进行开发项目的实施。“非遗”的开发,不是技术发明,新颖实用就行,“非遗”是有严格界定的,不能脱离其本源。各地招商项目中有很多属于“非遗”项目或者与“非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类项目,不是有资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打造好的,若缺乏细节的科学界定,会打造出不伦不类的怪胎。

  因此,“非遗”项目的开发,要有一定的制约机制,以免造成粗制滥造、盲目使用。

  

  张璇如

       (原吉林省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发言主题:大张旗鼓地宣传,使非遗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

 

  自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以来,吉林省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及时健全了各级组织领导机构,普查工作初步告一段落,出台了两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建立了档案和数据库,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给传承人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了影响。“非遗”的保护工作,在省内已成为人人关心的热力运动。存在的问题是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措施得力,使“非遗”的挖掘、保护、展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有的地区明显滞后,思想上缺乏全面认识,还习惯于重视经济的硬实力,忽视文化的软实力;重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忽视经贸搭台,文化唱戏;重视上层精英文化,忽视下层民间文化。

  我们绝不能忘记,韩国将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给我们造成的尴尬处境,原因就是我们自己手持皇冠未及时戴在自己头上。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媒介,大张旗鼓地宣传“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做到人人皆知,形成全民意识,把“非遗”保护工作做大做强,更上一层楼。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09-06-26

上一条: ·《北京宣南寺庙文化通考》首发式召开
下一条: ·[会议通知]山东省民俗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民俗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研究”学术年会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