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主人
——吉林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述要
  作者:季敏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29 | 点击数:7006
 


 
 
满族说部时使用的乐器鼓 资料图片  

通榆木版年画 资料图片 
 

  本报讯  在我国第四个遗产日期间,吉林省举办了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论坛。来自吉林省高等院校、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和文化遗产抢救普查保护第一线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吉林和全国目前“非遗”保护现状及未来前景进行了梳理性总结和论述。来自吉林省内各民族的专家学者和部分“非遗”传承人普遍看好目前我国“非遗”保护前景,但他们也同时认为,其存在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学者、行政部门领导和具体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人员对遗产所具备的特点和保护方式方法的认识还不够统一。在“遗产热”的形势下,学者和领导们更要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和归集自己身边和本土的重要性遗产,特别是一些亟待抢救并已经处于濒危的遗产项目,往往就在不停地争论中已经消亡或逝去。所以要抓紧把自己本土本民族和地域的“遗产”抢救出来,保护下去,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理论方法实施对“非遗”的挖掘。

  尊重“非遗”真正的主人,是文化传承的关键。在大家“一窝蜂”似的对本来已经知道的某些已成为公认的“非遗”项目进行探讨时,却往往忽视了那些亟待挖掘、抢救、认定的遗产。要有对本土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超时空的高度思考和认识,去追寻那些看似久远或仿佛已经不可能存在的“非遗”文化,将他们寻找和挖掘出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在发言中讲述了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用历史文化的求证方法去看待遗产走向,并成功指导东北区域“非遗”抢救,将100多年前中原木版年画在东北的走向和生存形态初步设定,又经过田野跟踪终于捕捉到并促成挖掘,确定重点,形成中国乃至世界“非遗”框架项目的经过和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探研。

  与会者认为这种“非遗”的挖掘和保护具有一种理论和实践的推动性和指导意义,可以引发在目前非遗挖掘和保护工作中跨省跨区域间的联合作业。突破民族和区域间的限制,以遗产自身的自然存在走向为主,形成真正的抢救和保护。这也解决了目前某些地方认为“非遗”已经不多或者没有了的误解,增加人们去捕捉和寻找“非遗”的信念。

  东北遗产论坛认为,“非遗”的田野抢救方法和保护方法的实施和贯彻依然是目前最大的难点。许多重要的“非遗”项目工程往往因为具体工作人不懂“非遗”规律,缺乏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而最终偏离抢救,或减少了价值影响和意义。发现、抢救和保护的全过程始终应贯穿着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各地要集中就“非遗”各阶段工作方法的探索和研究纳入最重要和最急迫的研讨中来,以贯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广的世界各国各民族对“非遗”工作的指导和我国关于非遗工作的理论。

  跨省、跨民族区域的遗产往往更是濒危的遗产,许多类似木版年画这样重大的“非遗”工程项目应该由国家统一部署,尽快形成高端议题。要注意“非遗”的横向联系和区域联系,联手实施对这类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如大运河遗产、中草药遗产、地名遗产,也都存在着这样的特点和特征。闯关东年画“非遗”项目就同中原的山东、天津和陕西等省市和区域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季敏谐)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09-06-26

上一条: ·《北京宣南寺庙文化通考》首发式召开
下一条: ·[会议通知]山东省民俗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民俗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研究”学术年会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