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总理走进年画村
  作者:记者 张红霞 谭江琦 方晓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9 | 点击数:6564
 


  一年前,绵竹年画村村民们绘在墙上的年画,在地震中与房屋一道,坍塌在地。

  一年后,年画村的年画产业,与村民们重建的新房一道,重新站了起来。

  9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走进这个劫后重生的新村。


  四川有福,有这样好的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车行至绵竹市孝德镇大乘村口,路边房屋墙上的五彩年画告诉人们:年画村到了。

  “总理好!”温家宝一下车,数百群众就以热烈的问候和掌声迎接他。

  68岁的村支书杨继才挤出人群,伸出手来——这是他事先想了很久的举动,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大家渡过难关,他要谢谢总理。

  总理双手紧握住老人的手,凝神望着他,“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好吗?”总理问。“过得好。”“您会画年画吗?”“我正在学。”总理爽朗地笑起来,拍拍他的手。

  走进年画展示厅,一只用烙铁印刻寿星图的葫芦引人注目,温家宝摘下眼镜凑近细看。在年画创作室,画师胡绍玉向温家宝介绍绵竹年画的特点。总理问:“都是福寿图吗?”胡绍玉答:“绵竹年画的内容通常都是福禄寿喜,表达人们祈求吉祥如意的心愿。”总理笑着说:“四川有福,有这样好的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绵竹年画源起于北宋,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为“中国年画四大家”,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6年绵竹市将其列为重点支持产业并进行规划后,绵竹年画重现生机——从事年画产业的人员从不足5人增至200余人,产量从年产三四千幅增至3万多幅。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绵竹大量制画工具、资料、雕板及年画商品损毁。但坚强的年画艺人没有倒下,震后不到一个月就重操画笔。

  一年多过去了,新建起的农房白色墙壁上,趋吉辟邪的“赵公镇宅”、象征快乐的“孩童耍灯”、寓意丰收的“莲莲有鱼”等年画色彩鲜艳,人物生动形象,成为乡间的亮丽风景。

  走进年画培训教室,画案后一位耄耋老人吸引了总理的目光,那是绵竹年画南派第8代传人陈兴才。听说老人祖孙三代都在传承年画,还带动一批农民增收,总理快步走上前,紧握住老人的手朗声说道:“感谢您,这么大年龄还在为大家做事。”陈兴才激动地说:“我还要带更多的徒弟!”

  同属年画村的射箭台村村支书张友成带来了年画艺人集体创作的《祝福》,表达灾区群众感恩之情:鲜红的底色上,老寿星神态各异、怡然自得,两个喜庆的童子手持条幅,上书:祖国万岁。画的空隙处,是数百位村民的签名。

  一个个名字感动了温家宝,他对围在身旁的村民说:“我把大家对祖国的祝福带回去,珍藏起来!”掌声又一次在年画村响起来。


  年画产业有了更好的基础

  总理缓步走在年画村里,阵阵歌声传来,那是村民欢乐地唱着《歌唱祖国》。

  绵竹年画村在地震前是休闲旅游的一大景点,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上万人。地震中,年画村大部分房屋损毁。

  2008年8月,苏州市被确定为绵竹孝德镇的对口援建城市。同为年画之乡的情缘,让援建者产生将绵竹年画产业发扬光大的想法。他们与绵竹市确定,借灾后重建之机,在年画村按照4A级景区打造年画产业发展基地,与旅游、竹木加工等产业结合,求产业规模、市场拓展、品牌打造的突破。

  产业要发展,基础条件必须好。因此,年画村农房重建风格、特色、布局等都着眼于与旅游业和年画产业的结合。苏州园林规划设计院作了整体规划,苏州援建指挥组投入300万元配套基础设施。3个月后,一个60户农民聚居的小区建成,村支书徐世鹏说:“水、电、气、光纤都直通农家,从生活现代化上讲,这让我们村向前推进了不止10年”。

  漫步在年画村,村道两边是绿树、青竹,白墙、灰瓦、翘檐构成的新居错落有致,透出川西民居特色。边走边看,温家宝一直带着欣慰的笑容。房前屋后的绿地里,刚栽的蔬菜和茂盛的枣树,将是村民们新的增收来源。做工考究的店招下,一家家富有地方餐饮特色的茶馆、餐馆已开始营业,节假日年画村里游客络绎不绝。

  温家宝高兴地对江苏省的援建人员说:“你们把苏州园林搬到这里来了。”他称赞江苏的对口援建工作很实在,灾后恢复重建不仅重视城乡住房建设,而且重视灾区产业发展,给灾区人民带来安宁和幸福。


  两大年画之乡共同打造绵竹名片

  “根植绵竹千家农户亦锄亦笔,载誉中华万卷锦绣越土越洋”。这是挂在传习所里一幅年画上的话,它表达了年画村人将绵竹年画发扬光大的产业条件和发展信心。

  由苏州市和绵竹市共同投入3600万元打造年画产业的计划于今年2月正式启动,3.6公里的年画产业带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我们的想法是将年画从业人员扩大到2000人以上,让它像苏州绣娘一样,既成为绵竹的名片,又广泛带动农民致富。”苏州市援建指挥组指挥长沈国芳向总理汇报。

  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时候,年画村里的传习所就开馆了,设有年画展示销售中心、年画培训教室、老艺人工作室、实习基地等。

  年画产业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更是大大推进年画产业发展。

  目前,年画村1018户村民中,固定从事年画制作的有近百人,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元,业余制作人员200多人,人均年收入超过5000元。随着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推进,绵竹以及绵竹年画的知名度不断提升,绵竹年画的销售收入也逐渐增加,今年以来国内外的单位和团体购买量明显增加。与此同时,村里画年画的人也在不断增加。

  在产业发展形态上,一些年画艺人也逐渐走出家庭作坊式的“小打小闹”,成立年画公司,从年画生产到市场销售进行更专业、更有效的市场运作。目前,绵竹年画产业类似的公司已发展到30多家,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

  年画内容上,年画村的群众也在进行积极尝试。“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年画村的艺人们一边恢复产业发展,一边收集抗震救灾的感人题材,将“大灾无情人有情”、“重建家园”等地震元素融入年画,做成年画T恤等,创新了内容和形式。 (来源:《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 张红霞 谭江琦 方晓哺)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网 2009年09月29日09:18

上一条: ·海内外南音弦友展中国音乐“活化石”魅力
下一条: ·22个项目申遗成功只是新的开始
   相关链接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黄晔 余永平]四川省泸州市金龙镇俗语保护与传承研究
·[邱硕]四川大学民俗学发展史·[何海南 蒋园媛]四川荥经砂器手工技艺体系研究
·[成容]四川“望娘滩”故事的母题解析·[邱月]本真性的困惑:汶川地震后北川羌族的文化展演和身份焦虑
·[张茜]四川饮食民俗与餐饮业的转型发展·四川:非遗资源盘活扶贫经济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山海经集释》首发式在成都举行·[张建世]民族传统工艺遗产的活态流变
·第二届中国宗教学高峰论坛在四川大学开幕·《四川民歌采风录》让你感受原生态的四川民歌风味
·[张瑞娇]四川达州元九登高节俗辨析·[魏宏欢]村落空间与地方记忆的互建
·四川摩梭甲搓舞:非遗在每一个美好的夜晚跳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九月开始实施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四川博物院努力践行公共文化保障法
·一篇农谚 让你读懂二十四节气·[王焰安]《槐花几时开》百年发展史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