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礼仪天下 和谐中华:2009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开幕
  作者:记者 曹玲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03 | 点击数:9790
 

三民文化创意推广中心等揭牌 今年民博会活泼有趣

新民网  2009-09-30 05:06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婷 袁松禄

  2009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昨在东亚展览馆开幕。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炜出席开幕式;文化部、中国文联发来贺信。开幕式还为上海三民文化创意推广中心、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青少年三民文化创意基地揭牌,开启了上海三民文化创意基地建设的序幕。

  本届民博会以“礼仪天下,和谐中华”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生动形象的演示,传承诗书礼乐。整个展览分为6个展区和1个舞台,主题展的重头戏是“中华礼仪”,集中展示钟、鼓“礼乐”,青铜鼎“礼器”,以及60件(套)国外赠送给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礼品”。此外,还有江浙沪津艺坛巾帼五杰精品展、“台湾”艺坛巾帼五杰精品展、中秋礼仪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选,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院藏精品展。

  此次民博会还设置了现场打金箔、淘金、折纸等许多活泼有趣的互动活动。另外舞台每天安排2场演出,包括京昆越沪淮和江南丝竹等戏剧、曲艺、民乐节目以及周立波特别为展会制作的“笑侃文明礼仪”。

 

民族民俗博览会开 解读中华元素新着出版

文新传媒 2009-10-01  来源:新民晚报

 

  解读中华元素的新着出版 增添自豪感 加强使命感

  在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开幕之际,上海文化论坛《解读中华元素》论文集出版。

  书中汇集了国内大批学者专家的论文,对于推进“三民文化”建设、提高社会文明、丰富人民生活具有较大影响。据本书的出品人何承伟介绍,该书汇集了国内众多在中华文化传承领域内专家学者的论文,具有探索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应该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提出,一是要有民族自豪感;二是要有文化自信感;三是要有历史敬畏感;四是要有时代使命感。通过对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化的了解,重新找到中国文化发展的根脉。

 

海宝穿上56个民族的服装

来源:文汇报  2009-08-27 10:04:46

  世博网8月26日消息:海宝穿上56个民族的服装,将是怎样的新面貌?由民博会组委会组织的2009中华元素创意大赛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服饰设计类竞赛单元成果率先揭晓,昨天正式公布。获得一等奖的是一组海宝身穿56个民族服装的设计稿。

  2009中华元素创意大赛从3月底开始面向社会征集具有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特征的创意设计和艺术作品。作品征集分为创意设计、舞台艺术、“中华元素”标识(logo)设计和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服饰设计四大类。其中仅舞台艺术限于上海,其余门类的报名投稿不受地域限制。

  近日,“海宝”服饰设计大赛率先评出结果,身穿56个民族服装的海宝最受专家和网民欢迎。据悉,这些海宝不仅穿上了颇具民族特色的服装,还会手持马鞭、竹笛等各类“道具”。比如,蒙古族海宝身穿的蒙古袍选用海蓝织锦缎,具有高领、马蹄袖、大襟右开等标志性的蒙古族服饰特征,他还神采飞扬地拽着一条马鞭。瑶族海宝则被设计为女性角色,所以有翘翘的眼睫毛,还戴着项链。其余藏族、维吾尔族、羌族、白族海宝等也兼具中华元素和时尚创意的表达。

  该赛事其他门类作品还在紧张评选中,获奖作品将在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上展出。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网 2009年09月29日21:58

上一条: ·别样的中秋 同样的“团圆”:四川地震灾区中秋节掠影
下一条: ·海内外南音弦友展中国音乐“活化石”魅力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张玲 张皓南]鲁南五大调在“双创”中的实践·[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
·[詹涛]从“走四方”到“守家园”:市场订单制下的代工生成的新华银器锻制技艺·[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余宝平]浅谈井冈山红军医药的历史地位与非遗应用初探
·[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杨镕]从舞蹈到体育:秧歌功能的现代转型与重构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