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钟敬文]对待外来民俗学学说的态度问题
  作者:钟敬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9 | 点击数:14379
 

  (三)现阶段中国的民俗学运动,应有自己明确的指导思想

  1. 中国民俗学已走向自己的探索道路,应有自己明确的指导思想。

  我们从前幼稚的时候,是跟在人家后面,看着外国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但我们现在是大人了,不是老要人拉着手走路的时代了,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主张。我们自己从事民俗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的对象、材料是什么?采用什么理论、什么方法才合适?采用到什么程度?这都要经过脑子去思索,要自觉。自觉同不自觉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有些人的学术活动都是不大自觉得,跟着人家,或者以前怎么做现在就怎么做。一般的事情这样也许还可以,搞学问是高度理智的工作,不能随便盲从所谓的权威或只是依据习惯。

  2.这种指导思想,就是建立具有自己特点的、为促进祖国文明而努力的一种科学(民俗学)

  这个指导思想包含两层意思:一种是要有自己民族特点的,不是人云亦云的;一种是为祖国的精神文化而努力的,不是为个人升官发财、拿点稿费什么的。

  建立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民俗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劳动人民在长期与自然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和对生活的态度。面对这些,我们的民俗学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对研究对象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合特点和要求的理论、方法。我们自己的民俗学理论是能够建立起来的。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民俗学在中国已有近八十年的历史,经过长期的对中国情况的认识和对外国理论的借鉴、吸收,我们应该有自信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民俗科学。这是历史和时代的要求,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的学术传统和时代特点,也规定了我们民俗学研究是为促进祖国的文明发展而服务的。历史上我们的学术研究即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另外,民俗学之所以五四时期在中国兴起,也说明它在中国社会和文化变革中是肩负着使命的。五四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救国救民,积极探索社会、文化的变革道路,他们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精英文化已经失望,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劳动大众,企图在吸取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在民众创造的新鲜、活泼的民间文化基础上,建设顺应世界潮流的中国文化。民俗学的兴起,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这种积极探索的一种努力。事实证明,民间文化具有着大量优秀的富于生命力的东西,可以成为我们面对世界的竞争和压力进行民族文化重构的重要资源。时至今日,我们仍面临着这一问题,我们的民俗学仍负有这一重要责任。

  我拟的这个知道思想合适不合适,大家讨论讨论看。假如可以,我们就照着这个干吧。

  (四)对外国有关学说、理论的学习、吸取、运用应以实心上述宗旨为原则——吸取乃至运用,目的在于强壮自己的学术事业,以利于达成预期的促进祖国精神文明的效果

  我们现在学习外国的东西,不是为学而学,学了它能不能帮助我们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很重要的。假如不能够,那就不一定花功夫去学它。学的时候不消化,生吞活剥,学了也不会做出什么好成绩。有的理论不很容易懂,如果是真正非懂不可的东西,那就得花大力量去学,反复地学,直到弄懂为止。

  (五)我们的民俗学,是世界民俗学的一部分,但它具有自己的特点,不是别的国家民俗学的附庸或“派出所”。

  现在中国的民俗学同外国的比起来当然有一定的差距,这个我们得承认,也应该努力赶上,但是我们也应该有自主的地方。就像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比起那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落后的(至少在经济上是这样),但是它也是一个国家,有自己的独立性。我们的民俗学是世界民俗学中有自己特点的独立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不要自己去做外国学术的附庸。这不是说不学习外国的东西,而是怎样坚持自己独立的学术品格的同时更好地去学习外国的东西。我们的学术不是英国、美国或日本哪一个国家的民俗学的“派出所”,我们是自己独立的,尽管我们的学科还处在发展中,还需要不断地努力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境地。但是我们要有这种志气!

  近年来,由于经济大潮的冲击,某些知识分子失掉了民族自尊心。这是不应该地。民族自大狂是要不得的,民族自尊心是需要的。一个民族假若少了自尊心,便失去了创造的勇气和自信,就很难有什么成就。

  1996年

  本文节选自《对中国当代民俗学一些问题的意见》,原文刊于《民间文化讲演集》,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孙国忠]从UCLA看西方的历史音乐学学术训练
下一条: ·内师大“蒙古民俗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