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2009年中国传统节庆文化论坛在宁波镇海开幕
  作者:记者 陈章升 通讯员 张寒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1 | 点击数:7862
 

  

  

论坛现场

  

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发言

  

授予镇海郑氏十七房“中华传统节庆文化传承基地”证牌

  中国宁波网9月20日讯(记者 陈章升 通讯员 张寒)9月20日下午,“2009’中国(镇海)传统节庆文化论坛”在宁波镇海区隆重举行。有关专家认为,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高峰论坛,在国内尚属首次举办。

  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人文学家李汉秋等国内百余名有志于重振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专家、学者齐聚镇海,共商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计,并发表了《2009’中国(镇海)传统节庆文化论坛·镇海宣言》。

  此次高峰论坛为中华传统节日的继承发扬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论坛认为,传统节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文化标志,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文化记忆,是保障民族绵延的重要动力。百余年来,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不断被边缘化的传统节日,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传统节庆的复兴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协奏曲中的重要乐章。但传统节庆文化的传承方式必须创新,让传统节庆文化从静态保护到走向活态传承,并以鲜活的面貌出现在百姓的现实生活之中,让国民能够接受传统节庆文化熏陶。

  与会专家、学者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多角度,探讨“中国传统节庆”相关传承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近几年政府和民间开始重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和春节一同纳入国家法定休假制度之中,意味着传统文化正在被纳入国家体制,这无疑是国家在文化上调整定位的标志,表明了中国政府与社会的文化态度与文化自觉。

  论坛向全球华人发出了呼吁,希望一切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关心传统节庆,呵护传统节庆,为维护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贡献我们的力量。同时,传统节庆也需要适应时代变化而发展,只有将当代人的情感、欲求融进当代传统节庆之中,传统节日才能重新回到当代生活之中。并且希望一切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传统节日的发展和重振中,为它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论坛活动以宁波镇海郑氏十七房景区的“传统节庆文化体验游”开游活动为契机。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宁波镇海是中国“甬商”的发源地。镇海郑氏十七房景区发扬甬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发的“传统节庆文化体验游”是传统节庆文化价值被重新审视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依托其独特的旅游区环境,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广泛的受众群体,以高度民族文化自觉策划和打造传统节庆旅游产品。他们试图创新一条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从政府职能部门推动发展到市场内生动力传承的传统节庆文化发展道路。十七房景区的“传统节庆文化体验游”为中华传统节庆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本次论坛活动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发起并主办,由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宁波市旅游局承办。论坛主办单位授予镇海郑氏十七房“中国传统节庆文化传承基地”证牌,希望十七房为“中华传统节庆文化”传承方式创新做出表率。

      相关链接:2009’中国传统节庆文化论坛•镇海宣言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宁波网 2009-09-20 22:01:00

上一条: ·坚持“本我”会更多彩
下一条: ·《2009’中国传统节庆文化论坛·镇海宣言》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刘婧]仪式感与在场:七夕作为传统节庆的现代化重构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程安霞]景观化:旅游场域中传统节庆空间生产的现代转向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2023年万荣·中华后土文化论坛成功举办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2022年万荣·中华后土文化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5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4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3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2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1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