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从一个醉心于文人境界的青年学子,逐步成为专注于探索民间精神的知名学者;一次普通的田野作业,他无意中踏进了疫区。他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朝戈金。
朝戈金1958年出生在内蒙古一个书香门第之家。高中毕业时,已是“文革”尾声,他怀揣户口和粮油关系,来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当了“插队知青”。这一段接受“再教育”的经历,让他有机会生活在纯朴的蒙古族牧民中间,直接领略到了民间文化所特有的温婉人性的光芒,感悟到了民间艺术所特有的灵动鲜活的生命力。正是这样的经历,为朝戈金之后的田野作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86年,朝戈金从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做编辑工作,后转入研究工作。1997年到2000年,朝戈金在北京师范大学追随民俗学泰斗钟敬文教授专攻民俗学专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先后在国际民俗大本营之一的芬兰、美国民俗学的滥觞之地哈佛大学,以及当今口头传统研究的重镇密苏里大学度过了研修时光。然而,朝戈金走上今天的学术道路,还与他的父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父亲的影响和家学的熏陶下,从现当代文学到外国文学,从外国文学到民俗学,朝戈金从一个醉心于文人境界的青年学子,逐步成为专注于探索民间精神的知名学者。多年来,朝戈金对民间口头艺术样式进行了深入调查,发表了多部专著、译著和多篇专题论文,内容涉及文艺学理论、史诗学、口头传统等。2003年,朝戈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成立了口头传统研究中心,并开设了全国唯一一个史诗学研究专业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朝戈金走进《教育人生》演播室,为您讲述他的教育人生。
CETV-1每周三、周五22:00首播,周一22:00,周二、周四、周六15:10重播。(记者 王旭璐)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电视台 2008-09-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