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为《民族文学》民文版题词《民族文学》供图
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版《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供图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民族文学》杂志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3种少数民族文字版本于9月初创刊,正如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在发刊词中所说:“《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的创刊,是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值得记载的大事。”在“十一”前夕创刊的《民族文学》3种少数民族文字版,也为共和国60华诞献上了一份厚重的文化贺礼。
《民族文学》创办于1981年。据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原《民族文学》主编玛拉沁夫回忆,当年为了出版创刊号,他曾在短时间内走访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内蒙古5个省、自治区,连12万字的文稿都没有凑齐。如今,《民族文学》走过了28年风雨历程,到去年为止,共刊登了55个少数民族作家的5000万字作品,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文革”之前,中国作协约有100位少数民族作家,目前,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1000多人。加上各省市作协,现有的少数民族作家已经数以万计。玛拉沁夫说:“我们是在新的形势和平台下感受多民族文学新的生产。我希望通过少数民族文字版的《民族文学》,能培养出一批用母语创作的少数民族优秀作家。”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何建明说,办文学刊物非常难,办少数民族文学刊物更难。从长远看,《民族文学》3种少数民族文字版本的创刊,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我们少数民族文学史上重重的一笔。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的出版是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极大促进。
一直以来,少数民族文字的文学创作和作品的流传对于中国多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文化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调查,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的作家和读者有着不可轻视的阵容。遗憾的是,在此之前,我国尚无一本刊登少数民族文字的国家级文学刊物,使得用少数民族文字写作和阅读的作家、读者无法领略当代文坛最前沿的优秀成果。《民族文学》早在创刊之后的第5年,就曾经有过创办少数民族文字版的梦想,但是因为多种原因,一直心存遗憾。据《民族文学》主编叶梅介绍,去年底今年初,中国作协党组作出了创办《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的重要决定,今年2月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递送了申办刊号的报告,4月即得到了批复,5月就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登记,进入了积极的刊物筹办工作。
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也对这一促进中华大家庭共同繁荣的重要举措给予了热情洋溢的关怀,温家宝总理亲笔题词:“办好民族文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办刊之路指明了方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题词:“期望民族文学杂志发表更多更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少数民族文艺事业的繁荣作出贡献。”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热地分别为3种文字版刊物题写了刊名,并题词表示,创办少数民族文字版《民族文学》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习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的重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宪法中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等规定的精神。国家民委主任杨晶题词:“民族文学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题词:“办好民族文学,共建精神家园”。
在当前国内多民族的文化交流需要进一步加强时,少数民族文字版《民族文学》的创刊可以说是正逢其时,不仅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少数民族作家也给予了热情的呼应。在今年6月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作家“祖国颂”创作研讨班上,来自55个少数民族的作家代表集体撰文评价:此举将对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和多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是对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企图制造民族分裂阴谋的有力反驳。有维吾尔族青年翻译家表示:“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级刊物,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创作水准大有裨益,”。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大先说,少数民族文字版《民族文学》的创刊既是对多元化的认同,对多样性的认可,还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格局,也是对既有文学观念的创新。
据叶梅透露,新创办的少数民族文字版将以翻译《民族文学》汉文版为基本内容。“它是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作家,特别是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家多年的期待。我们要把《民族文学》的4本刊物办得更好,办得更精致,更能够体现我们多民族作家的精神,与世界文学接轨。我们要骄傲地说,中国多民族文学是值得自豪的。”(本报记者 俞灵 实习生 马衣努·沙那提别克)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09-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