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讲座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讲座信息

张信刚: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作者:张信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18 | 点击数:9726
 


  丝绸之路上的民族

  丝绸之路是民族迁徙的走廊;多元民族在这里融合。究竟先后有哪些民族呢?我这里讲三个民族。

  第一个是吐火罗人,这个概念大家比较不清楚,我之所以愿意讲吐火罗人是因为刚刚过世的季羡林先生,他的专长就是吐火罗文。吐火罗人大约在2000年前进入河西走廊,当时最大的一支力量是月氏,被匈奴打败以后迁移到葱岭一带,后来灭了当时的大夏国。在总体上讲,吐火罗人的典籍、经书和商业文书都是用他们的语言和印度的字母拼写的。他们跟楼兰人、于阗人、吐鲁番人都属于印欧语系。吐火罗人很早就信了佛教,后来又信摩尼教,也信景教。大致说吐火罗人的语言跟拉丁人、希腊人比较接近;距印度语、波斯语反而远。

  接着我要说说粟特人,就是唐朝时一般所说的胡人。他们本来居住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一带的地方,在锡尔河和阿姆河之间,说一种属于东伊朗语的语言,跟今天的伊朗人讲的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中国的史书中把他们称为“昭武九姓”,按照音译分别姓石、康、安、何、曹等。粟特人在中国做生意的很多,整个丝绸之路上都有粟特“胡商”。他们的宗教是琐罗亚斯特所创的祆教,祆教的经文是以阿拉美字母拼写成的粟特语,阿拉美字母诞生在今天的叙利亚一带。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突厥人。他们本来住在大兴安岭地区,源于丁零、铁勒、柔然,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人在和唐朝的战争中分裂成了东、西两部分。东突厥后来内附于唐。西突厥向西到达葱岭以西。这部分突厥人在10世纪首先伊斯兰化,然后回头征服塔里木盆地一带。向西走得最远的一支到了小亚细亚,即今天的土耳其,他们统治当地的希腊人并且和他们通婚。所以今天的土耳其人血统上当然有原来突厥人的成分,但希腊人的成分更多一些。

  中亚的伊斯兰化一直到15世纪才完成,哈密是最后一个被伊斯兰化的。今天的突厥语分布非常广,除了维吾尔人之外还有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土库曼人,以及俄罗斯境内的许多民族。


  丝绸之路上的宗教

  首先是佛教。虽然佛教不是张骞通西域时带进来的,但是,佛教是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在东西文化的交流中传到中原的。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影响相当大,对包括中国人的生死观、世界观都有影响。所以后来晋朝时的佛教徒自我宣传时就说汉武帝让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带回佛教。

  第二个我想说祆教,这是公元前6世纪琐罗亚斯特所创的宗教,后来在波斯盛行六七百年,粟特人基本上都是信这个教的,今天的伊朗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但仍然有祆教。

  另外一个是波斯人摩尼在公元3世纪创立的摩尼教。这个教在粟特人、突厥人和蒙古人之间很流行,在唐朝的时候就传到中国来了。后来,唐朝一个皇帝——唐武宗在灭佛的时候连摩尼教一起给禁了。但是禁而不止,在民间仍有信徒,后来又传到南方去了。宋朝时方腊农民起义,他起义的号召就是摩尼教。

  基督教。当时传入中国时叫做景教,是始于5世纪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托里的一个基督教派,这位主教观点不被主流势力接受,就开始向外传播。后来传到了中国,8世纪的时候在唐朝长安立了一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在622年的时候创造的,据中国的回族说,伊斯兰最早传到中国应该是在唐太宗的时候,至少在8世纪安史之乱的时候唐政府向大食借兵,就有穆斯林来到中原,还有“胡商”中也有穆斯林,包括从海上来的“蕃客”,他们的后代就是今天中国回族的祖先。当然大批的穆斯林是蒙古军队从中亚带回来的。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的后代就形成了现在的回族。比如说郑和就是穆斯林,是随蒙古军队来中国的中亚人的后代。所以郑和身上有中亚民族的血统。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首先我要讲一讲东西方的艺术交流。我们知道,中国佛教艺术的成就很高,这是受到了中亚、西亚的影响,最著名的是犍陀罗艺术。而犍陀罗艺术又是希腊艺术影响的结果。在佛教的初期,佛教徒们认为佛的光辉的形象不是艺术形式可以表现的,所以他们根本不注重艺术的表现。后来佛教传到希腊人统治的大夏以后,大夏人按照希腊文化传统,开始对佛主塑像。这个地方就是犍陀罗,也就是今天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从这些图片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些雕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这些衣服的纹路。比如佛像的头发。而这些艺术后来又影响到中原,我们中国的佛教艺术也就间接受到了希腊艺术的影响。

  而反过来,在这种文化交流中,中国艺术也对中亚、西亚的艺术有很大的影响。蒙古西征的时候,很多中国的绘画传到了中亚、西亚,他们也开始学习中国绘画的手法。比如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的细密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国绘画的影响。

  第二点,我想谈一谈造纸术的传播。在唐玄宗的时候,当时的安西都护府的都督高仙芝与阿拉伯——大食的势力在中亚的怛逻斯进行了一场战争,因为当地居民的叛变,唐朝军队被打败了,后来因为中原的安史之乱,唐朝的势力开始慢慢撤出了西域。就在这场战争中,唐军的战俘里有一些造纸的工匠,他们就把造纸术带到了阿拉伯世界。撒马尔罕成为伊斯兰世界造纸的中心,出产的纸质量很高,直到18世纪,进行绘画时还要找撒马尔罕出产的纸。造纸术大约在公元750年传到撒马尔罕,在公元900年左右到了开罗,公元1000年时传到了今天的摩洛哥,1100年传到西班牙,之后再传到法国和德国。造纸术的西传,使得纸得以在西方世界普及,取代了羊皮和纸草,成为制作书籍的材料,就使书籍的成本大为降低,教育因而更加普及,带动了西方文化的发展。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09-09-16

上一条: ·陈红彦:《永乐大典》六百年
下一条: ·非遗专家说非遗 金沙讲坛生妙语
   相关链接
·[李华文]从官帽顶石演变看元明清时期多民族物质文化交流·[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
·[李银菊]史诗《玛纳斯》所见“丝绸之路”路线·[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
·对乌克兰流离失所社区的活态遗产进行确认·2022年丝绸之路青年之眼摄影大赛:截止日期(2022年7月17日)
·[查汗]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视野下新疆《江格尔》史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建构·[刘吉平 宋涛]汇通南北:丝绸之路陇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述论
·[林海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动物使用”的伦理困境·[王丹]多民族文化交流中的“仙妻”形象研究
·[钱寅]时间`空间`命运·[海力波]金液与苏摩:唐代志怪中的印伊文明元素
·“丝绸之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扶贫成果展”亮相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刘晓峰]东亚视域下的琉球石敢当文化
·[林继富]路径与方向:“丝绸之路”沿线民间文学研究 ·[王丹] “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宝物故事的宝物类型与意涵
·[赵洪娟]潮汕“出花园”成人礼之祆教因素探究·[巴莫曲布嫫]“丝绸之路”作为方法
·[英]史若兰 杨晓丽编译:《花儿:丝绸之路上的民间歌谣》(英文版)·[伊家慧]从印度到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陀降生神话图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