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如何评价学术评价
  作者:记者 张梦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07 | 点击数:6649
 

  学术代表作制度也许是个好办法

  学术需要积累和沉淀,急就章往往流于粗浅。一些学者从美国的做法中得到启示,建议拉长量化学术评价的时间。“美国的学术要经历‘七年之痒’,”张保生说,“美国的一些大学,教师在进入教职的前七年,需要在本专业认可的学术刊物发表三篇文章。经过考核,晋升为终身教授后,就不会再被量化的学术考核所累。”刘明对此补充介绍说,“在以研究为主的大学历史系,必须出版一本专著,还要求在学术界有突出的表现,包括在重要年会上宣读论文等。”

  反观我国,基本模式是:讲师晋升副教授须发表2—3篇论文;副教授晋升教授还须要2—3篇论文或一本专著;职称评定后,再晋升则须要出新的学术成果。如果以七年计,最低需要发表5—6篇学术论文,一些“高产”学者甚至每年可以发表10篇论文,乃至更多。

  为克服追求论文发表数量带来的弊端,北京大学正在试点推行论文“代表作”制度。即教师在聘期内只要发表了一篇有较大影响力的论文,经院系学术委员会认定,在相关的学科领域里属于领先地位,对该学者的科研工作就不再进行量化考核。

  据了解,北大论文代表作制度在中文系实行后,受到师生欢迎。古代文学专业的一位教师没有出版专著,发表的论文也不够数量,但因为教学认真负责,教学论文具有相当水平,最终被评为教授。中文系的研究生也没有了发表论文的数量要求,只要毕业论文做得好,一样能毕业。“十年磨一剑,未必是好剑,但一年磨十剑,很难成好剑。”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程郁缀这样总结。

  同时,针对学术评价背后的学术资源浪费现象,张保生还建议,凡拿到公共资助的课题,成果发表后,研究资料和数据必须公开,让学术资源能够在学术共同体间得以共享,避免学术劳动的重复和学术资源的浪费。

 

  要对评议专家“反评估”

  同行评议是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可以保证学术资源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而且对学风好坏也有重要的“风向标”作用。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同行评议制度。目前,学界已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一办法。

  正确挑选专家是同行评议的关键,张保生和王宁都建议实行小同行评议。理由是,随着学术研究的分工细化,不仅隔行如隔山,即便是同一方向的研究,相互间也未必就了解很多,更遑论“知之颇深”了。小同行评议实行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同行评议,可以有效避免隔行如隔山的问题。至于小同行评议可能滋生“关系”的问题,张保生认为,任何民主都不是绝对的,民主本身也有其局限性,学术民主亦不例外,可以考虑通过诉诸程序正义的方式来“纠偏”。那就是实行严格、彻底的评审回避制度和专家库随机筛选制度,即评议组成员以及利益相关者,不得参与或自行申请所在组织的课题等。更重要的是,应该制定出一个评议专家挑选标准,明确作为评议专家必须具备的各项条件,以利于各高校、学术团体按照一定的要求推举评议专家,从而确保评议专家的整体队伍素质。

  在学术评价过程中,评议专家往往被赋予非常大的权力,因此,“对评议者的‘逆向评审’也十分必要”,曹南燕告诉记者,除了采取回避制度外,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以制约评议者的权力。鉴于当前我国的特殊情况,在既不可能采用全国选举的方式推选同行评议人员,又没有建立起其他良好的选择机制之前,有专家建议,可以建立评议情况记录制度,根据对评议专家在以往的评审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如守时、认真、公正、中选率等)和评议专家的学术研究水平,对各评议专家进行“反评估”,并根据评议结果适时扩充和修改专家库里的专家行为记录,排出“暂时可用”的人员名单。通过对评议专家实行淘汰制,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先期选择同行评议人员的一些漏洞,可以更准确、更可靠地选出最适宜的同行评议专家。

  同时,也应该公开评议专家的意见,在课题申请书或论著出版时,应附上评议专家的具体意见和个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做法也可以促进学术评价制度的完善。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7-2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调查:九成学生只知端午吃粽子 成年人嫌过节单调
下一条: ·文化七夕:传统女儿节失落的背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