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八闽千姿:急待保护的泉州土楼
  作者:记者 林永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07 | 点击数:5040
 


  中新社泉州八月六日电 题:急待保护的泉州土楼

  中新社记者 林永传

  随着新一轮中国文物普查的深入开展,闽南泉州一批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土楼进入人们的视线。文物专家六日在此间呼吁,这些具有浓厚闽南文化特色的土楼正遭受侵袭破坏,急待保护。

  据了解,目前泉州有大小土楼近二百座,主要分布在安溪、永春、德化等内地县份,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其中大部分是方形土楼,具有独特的闽南建筑风格。泉州市考古工作人员近日也发现了一座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建筑风格独特的圆形土楼——辉斗楼。

  辉斗楼位于安溪县宝都村,与漳州华安县相距只有十几公里,但其风格却不同于华安的客家土楼。据土楼第九代后裔杨国煌介绍,这座土楼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一共有两层半;厨房建在两侧,共两个;楼内没水井,楼后有一条水沟,水渠通过暗沟流进水沟,就可以随意取水。

  另一座建于明朝洪武五年的土楼聚斯楼,又名赤石土楼,是目前福建省发现的最早、保存也最为完好的土楼。该土楼现存夯土墙为明洪武五年(一三七二年)建造的,建筑工艺朴素,从石头建筑上看,没有用铁器捶凿过的痕迹,都是用自然山石砌筑。从木料上看,木料与木料之间的结合,角与梁等都用竹钉、科藤来联结,充分体现了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内木构架虽经多次维修,还保留有清中期的风格。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泉州土楼的建筑工艺比较特殊,主要是方形结构,典型的闽南风格,内部多为传统的合院式结构,防御性强。此外,土楼的木雕、石雕、砖雕体现出相当高的水平,承载着闽南人对建筑审美、房屋居住的一种理解,是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创造性的杰作。

  他说,如果把这种古建筑好好保护下来,其建筑技艺、文化遗产就有实物载体,对于研究闽南文化生态也有很好的帮助。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泉州的土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被破坏得很严重,有的被火烧掉,有的倒塌了。陈建中说,如果再不对现存土楼进行好好保护,这笔珍贵的历史遗产恐怕会消失。

  陈建中认为,泉州许多土楼的原居民后来都移民到台湾、东南亚等地,其后裔遍布台湾、东南亚地区。因此,土楼的保护既有利于对明清建筑、土楼文化及群居生活的研究,也用利于联系海峡两岸和海外的乡谊。(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08月06日 23:3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亚洲艺术节将亮相内蒙古
下一条: ·苏绣传承人姚建萍收首批有美术功底的弟子
   相关链接
·[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的国际理念与中国实践·[刘朴淳]塑造圣神:三一教庆赞仪式研究
·[郭娇斌]家族与神明:以福建漳州南靖梅林魏氏家族为考察·[廖欣梅]区域历史与神灵信仰:以福建西部石佛公信仰为个案
·[王二杰]连云港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民俗意蕴·福建成立首个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
·[李姿莹]隐形的桥梁:中国民俗学的福建时期·[穆昭阳]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民俗学研究者的文化交往
·福建建阳:苦研曜变建盏烧制技艺的匠人 ·福建非遗展演亮相厦门
·访谈丨专访福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陈秀梅·福建龙岩:客家文化生态保护进入新阶段(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完整名单)
·中国福建木偶戏文化交流活动在柬埔寨金边举办·[张志娟]福建协和大学之民俗研究
·《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管理导则》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成立传统民居保护专家委员会的通知
·蓝其平:福建南平市非遗“畲家青草茶”传承人·“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列入教科文《优秀实践名册》·[江南]保留一片“活着”的文化记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