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国际人类学大会圆满落幕 下届将在曼彻斯特举行
  作者:记者 杨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02 | 点击数:4476
 

 

 

  7月31日下午,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落下帷幕。来自全球的四千多名学者带着学术上的收获启迪,依依惜别。大会通过了《昆明宣言》,作为本次大会最突出的成果,《昆明宣言》的通过,标志着与会各国学者围绕“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这一主题,就国际社会和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共识,标志着中国学界与国际学界之间交流与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中新社发 杨洋 摄

  中新社昆明七月三十一日电 (记者 杨洋)今日下午,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落下帷幕。国家民委主任杨晶、本届联合会主席瓦格斯及新一届主席纳斯、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出席闭幕式,来自全球的四千多名学者带着学术上的收获启迪,依依惜别。

  杨晶在闭幕式上致辞时称,本届大会实现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预定目标。此外,本届大会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向世界阐述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倡导和谐世界的理念和主张;二是会议规模宏大,各国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推动了国际合作与进步;三是学术价值高,大会安排的六位名家主旨发言和一百多个专题会议,代表了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前沿水平和发展方向;四是活动内容丰富,会议安排了专题展览、影片展映、学术考察等活动。全方位反映了学科研究成果,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五是大会成果显著,共收到了五千多篇学术论文,并通过了《昆明宣言》。

  杨晶强调,作为本次大会最突出的成果,《昆明宣言》的通过,标志着与会各国学者围绕“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这一主题,就国际社会和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共识,标志着中国学界与国际学界之间交流与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开启了一个学科发展与学术交流的崭新局面。

  瓦格斯宣布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新一届主席由原秘书长纳斯担任,小泉润二当选为秘书长,中国清华大学教授景军连任副主席。

  大会决定,下一届大会将于二0一三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主题为“人类的演进,新兴的世界”。

  闭幕式上,大会组委会对二十三部优秀影片进行颁奖。中国导演贾丁执导的《家族》、法国导演Patrice执导的《韩信复仇记》等六部影片获得优秀影片奖;中国导演尔青执导的《离开故土的依眯》、美国导演Anya执导的《追寻西伯利亚萨满》等十七部影片获得优秀影片提名奖。(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08月01日 01:3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国际人类学大会落幕 发表宣言保护文化多样性
下一条: ·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评出六部优秀人类学影片
   相关链接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王小明]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西王母图像审美探究
·[姜容]绣映湘魂:艺术人类学视角下湖南湘绣的保护与传承·[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
·[柯小杰 王君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民族学专业教学·[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胡蓉]浅议《天工开物》的人类学意义
·[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
·[庄孔韶]金翼山谷冬至的传说、戏剧与电影的合璧生成研究·[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