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午,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在昆明召开。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承办,大会主题为“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期间将举行主旨演讲、名家讲座、专题研讨、影视展映、学术考察和展览等学术活动,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 中新社发 杨洋 摄
中新社昆明七月二十七日电 (记者 杨洋)以“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为主题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第十六届世界大会,二十七日在中国昆明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席瓦格斯以及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千多名人类学、民族学学者齐聚此间,共襄盛举。
据观察人士分析,中国将此次大会会场设于多民族共居的云南省省会昆明举办,旨在“向专家、学者乃至世界展示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各族民众团结平等、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形象。”
在开幕式上,回良玉致辞。他对瓦格斯一行来华表示欢迎,并感谢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为促进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对外交流与合作所作的努力。回良玉说,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从中国国情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实施了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在内的一系列民族政策,不断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繁荣发展,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经过不懈努力,目前中国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人类学民族学作为重要的学科门类,在中国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本届大会能够办成一次‘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影响广泛’的国际学术盛会。”
瓦格斯对中国政府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筹备工作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认为第十六届大会一定会成为一届圆满成功的大会。
据悉。在五天的会期中,除二十多场大会主旨发言和名家讲座外,大会还将组织一百五十六场学术专题会议及十九场影视专题会议,平均每天举办的学术交流会议近四十场。这些专题会议的议题涉及民族理论、文化多样性、生态环境、社会变迁、移民、语言、教育、家庭、妇女、儿童、建筑、企业责任、灵长类基因研究、古代DNA研究等多领域、多学科。会议期间,大会将组织展映人类学影视片,同时,还将举办若干场影视人类学学术专题会议。与此同时,大会还将分别召开国际联合会执委会工作会议、常务理事会会议、全体会议,举行国际联合会选举和确定下届大会举办地点等有关事宜。
本届大会由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承办,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联合协办。
从七月二十五日开始,大会已开展研究机构及个人学术展、国际联合会六十年回顾展、“多彩中华—中国民族工作成就展”、中国人类学百年展、人类学民族学图书展、世界各国本土文化展等六个展览活动。这些活动将主要集中在云南大学举办,这所有八十余年历史的大学,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教学科研重镇。(完)
·延伸阅读·
大会会徽阐释
会徽是对大会主题"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的形象化诠释。它用表意的"山、水、人、文"四个汉字和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红、黑、白三个基本色素,加上大会时间地点的中英文信息,构成一幅中国印章式的画面:体现多样的人文与自然生态永久和谐持续欢乐的内涵。
会徽本体中红色是山代表仁爱、自然和农牧家园。黑色是水,表示工商创造和财富流动。白色是介于自然生态之间的人文活动的成果和后果。三个成众舒展手脚,构成多样化的生活模式,显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多元文化各得其所。这是云南多民族人文立体景观的写照,也是各国学者追求的理想。多人面向河对岸的"中国昆明",表明大家向往会场以文会友。上述要素动静结合,呈现一幅在山前水畔围绕篝火起舞联欢的气氛。
基本内涵之外,会徽还使人产生联想,生出多层引申义:
第一层:人文形态印上山体出现裂隙,显示人类过分开发会对自然生态造成伤害,要通过聚会和仪式加以节制。
第二层:多样的人文群体携手奔向山前水滨,在自然母亲怀抱里聚会歌舞蹈举行祭献仪式,确认天地人文之间的互惠和交流,同时显示参与一场盟誓,确认共同推进人类与自然协调的义务。
第三层:整个图案可释读为同一片天地,多样的人文和自然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是人文世界缩影和本次世界大会目标。 (来源: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大会主题阐释:“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
2009年07月25日 17:18:44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
新华网云南频道7月25日电(记者伍晓阳)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的主题为“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这个主题直面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处境和问题,涵盖了人类学与民族学乃至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这个主题由中国方面提出后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认同。
大会组织者认为,全球人类无论古今中外,都有着共同的自然禀赋、多样的发展需求和不可抑制的创新能力,这个世界因此才更加丰富多彩而充满活力。人类作为发展的主体和文化多样性的创造者,在维护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和社会交往的同时也从中受益,满足自身的身心需求和实现生命的价值。如此所实现的发展,其核心命题就是构建人类与自然生态、文化传统以及相互之间的和谐。
大会组织者认识到,文化多样性对人类发展而言,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文化的多元传承和创造,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石和智慧源泉。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冲突论甚嚣尘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路径的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发展的片面理解、对物质的过分张扬,危及生态和文化多样性,影响着人类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组织者希望在这次大会上探索更为健全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方式,深入地探讨在保障生态安全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发展路径的选择,积极地发挥人类学民族学在构建人文与自然和谐方面的重大作用。
中国作为和谐世界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自古秉承“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理念。对不同文化的认识、理解和尊重,必将促进文化间的相互依存和兼收并蓄。背负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传承,中国正在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路径,用实践行动对“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作出阐释和解答。(完)
会议官方网站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07月27日 13:57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