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休 学问不止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许抗生认为,任继愈先生在学术研究上有两个贡献:一是第一次主编了解放后第一部哲学史多卷本,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二是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是研究中国佛教第一人。“他不囿于传统,提于新的观点引导学生,一是庄子的研究,一个是儒教的研究。他教导我们,不要急着写东西、发表文章,要多读书,掌握第一手资料,读懂它,做好注释。他特别强调重视打好基础,不要匆忙落笔,这对当前克服浮躁之风有很大帮助。”
回忆起任老住院的最后几天,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说:“他已经很迷糊了,说胡话还在重复讲一些开会和改稿子的事。他就这么敬业,去年下半年,因为癌症要动手术,但一出院不久就又坚持回到馆里工作,我劝他多休息,他还开玩笑说,你们在银行有100块钱的存款,而我只剩5块钱了,我要用光它。”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说,任老有儒者之风,很入世,进取心强,到老都不懈怠,89岁高龄退休后,仍然每周二、四上午到馆里上班,直到今年初住院后才终止。50年内,他的《老子新译》四易其稿,他把《老子》研究了一辈子,学术研究目标始终如一,不断精益求精。他执着的学术追求和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的学术胆略令人敬佩。
有学者表示,任先生对老子的书译注数次,第一本叫《老子今译》,90周岁时又做《老子译读》,任先生50多年来对老子哲学性质的界定和解读是有过不同看法的。“‘道’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他认为老子是唯心的,1973年提出唯心老子简编,在《老子译读》中对不同场合讲过的两段话有过解释:‘我对老子认识的转变’,他自己说过,在认为老子是唯物主义时,没有充分的证据把唯心的观点驳倒,在认为是唯心主义时,同时没有充分的证据把唯物的观点驳倒。检查老子的同时,实际上是在检查自己。”他说,越来越觉得,不能把今人的观点强加给老人。先生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品格是真正的学者品格,是我们最重要的精神遗产。
斯人已世 余香悠远
7月16日,为缅怀与人民出版社有半个多世纪书缘的著名作者,人民出版社为季羡林、任继愈两位杰出学者举行了追思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的杜继文提到,任继愈最后有三年多的时间做两件事,一是《中华大藏经》续编,共有两亿六千万字;二是要建立中国无神论学科。任先生最后一个单位最后一封信,基本上是为科学无神论的发展做努力。
人民出版社副社长任超表示,早在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先生尚年轻的时候,就与人民出版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都把自己感到最成熟、最重要的著作交付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藉以为豪。“季羡林先生早期的学术著作《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于1957年被人民出版社的编辑选中时,季先生年仅46岁。”后来人民出版社又相继出版了季羡林先生的《老猫》、《季羡林名篇佳作》、《留德十年》和其他学者编著的关于他的一些作品。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张小平介绍说,另外人民出版社正在陆续出版由季羡林担当顾问的“中印文化交流丛书”,并拟出版《季羡林与印度学》。任继愈先生与人民出版社的合作始于《中国哲学史》(四册),各册分别于1963年、1964年、1969年出版第一版,后又于2003年出版修订本,纳入“大学哲学丛书”,并获教育部高校教材一等奖。此后,人民出版社又于1973年出版了《中国哲学史简编》,1983年、1985年、1988年和1994年分别出版了《中国哲学发展史》四卷,1994年又出版了《汉唐佛教思想论集》,此书后纳入“哲学史家文库”于1998年出版。由任继愈主编的这些哲学著作,近50年来,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哲学工作者,为新中国的哲学研究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09年7月22日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