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扬州大学生暑期实践关注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
  作者:崔佳明 曹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13 | 点击数:6914
 


  中新网扬州七月十二日电(记者 崔佳明 曹羽)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学生关注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卸甲布袋木偶”,十一日,暑期社会实践团学生走进高邮卸甲镇,对高邮卸甲镇“卸甲布袋木偶”的申遗过程、演出细节、传承现状等将进行为期4天的详细地记录和拍摄工作。

  我们关注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旨在让更多的群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以此引发社会对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如何保留和发扬的思考。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学生们如是说。

  目前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名录共有一百〇四项,其中国家级有漆器髹饰、雕版印刷、剪纸、清曲、评话、扬剧、玉雕等十五项、省级二十三项。分布在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其中扬州的通草花、捏面人、卸甲木偶戏等项目属于濒危项目。

  扬州是木偶戏的发祥地之一,周边的木偶戏与扬州木偶戏一脉相承。扬州木偶戏源于唐代,盛于明清。在古代扬州,木偶戏的品种比较齐全,包括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还有水傀儡。卸甲木偶戏发掘和保护,并成功申报扬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填补了江苏现代戏剧品种的空白,让几近失传的古老艺术重获新生。

  高邮卸甲镇上唯一会玩木偶戏的71岁的吴锦田老人激动地说,卸甲木偶戏始于民国初期,原以为这门手艺会失传,想不到政府帮他恢复演出,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己也成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告诉记者,一直担心的传艺问题也得到回应,侄子主动要求跟他学艺,他对今后生活充满希望。

  高邮文化站副站长金大清表示,濒危项目的保护,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给传承人在生活上和技艺的传承方面提供条件,使这些老艺人在他们有生之年将掌握的绝技传授给下一代,使我们的传统技艺不至于消失,同时也希望社会上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士也能参与到非遗濒危项目的保护中来,提供一定的资助。

  文史专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生存与发展依然在民间,传承与保护必须依靠群众自觉参与。同时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做到保护项目的本真性,传承是关键,没有传承就没有活力,就不可能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扬州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实施保护:大力开展扬州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普查,建立信息资料库;对濒临失传的民间绝技,组织人员抢救整理,保存了一批珍贵资料;对一些技艺高超的工艺大师发放政府特殊津贴,鼓励其带徒授业;积极申请漆器工艺原产地保护,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工艺、技艺的认定保护制度;建立了一批专门性的博物馆、展览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和民间工艺。(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07月12日 19:0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新疆大学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建民族民俗实习基地
下一条: ·十所院校成为河北“非遗”传播基地
   相关链接
·[潘思薇 王晓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视域下非遗文创开发研究·中国故事节·大学生故事会在沈启动
·中国故事节·大学生故事会启动仪式暨汇报展演·第二届云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生暑期论坛公告
·张士闪:风好正是扬帆时·[雷婷]民俗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可能性
·两岸学子踏访丝绸之路 研习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宝卷研究国际研讨会暨中国俗文学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预备通知
·扬州大学成立中国俗文学研究中心·大学社会实践越走路越窄
·80后大学生采集苗族最早英雄史诗《亚鲁王》·西安地区将在周至起良村开展“古法造纸”高校大学生实践体验活动
·长大学生携手民间艺人保护传承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慧]当代大学生与非遗传承人保护
·方川:重视大学美育,培养大学生“精神成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何红一]《民间文学》的学科优势与素质教育功能·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动漫·创意大赛拉开序幕
·北京: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动漫创意大赛开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