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记录我们共有的遗产
  作者:记者 李卫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05 | 点击数:5097
 


   汽车平稳地飞驶在刚刚竣工的都汶高速公路上,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后,这条重新修建起的被称为通往汶川最重要、最快捷的一条生命通道在无数人不懈的努力下奇迹般的提前贯通,创造了中国高速公路史的又一个神话。

  从汶川沿317国道往西,一条沿悬崖开凿的土路羊肠般陡然往北,横跨杂谷脑河,这条崎岖颠簸的道路把我们带向这个普通的羌族村寨——阿尔村。阿尔村是汶川县龙溪乡的9个行政村之一,时间对于阿尔村,几乎是静止的。在清代《汶志记略》中,称其为“壁立千仞、飞鸟绝迹、中通一线、路不容车”,曾有专家这样形容阿尔村:“失落的天堂,遗失的美丽,万物皆有灵,世间之奇境。”

  日前,在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指导下,由佳能(中国)有限公司组建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组进驻阿尔村,首次运用3D影像数字技术对羌族文化进行了全方位采集和记录。一个古老的羌寨

  长期的“与世隔绝”使阿尔村成为古羌民风民俗、传承文化保留得较为原始与完善的“原汁原味”的羌寨。但羌族本身无文字,传承人的口口相传是羌族文化保留继承的唯一方式。这样一个历经无数风雨的羌寨,在地震来袭时同样遭到重创。矗立上百年的羌石雕损坏了,村里唯一通向外界的一条土路被崩裂的山石彻底堵死,难以计数的羌族文化遗产遭到毁损,抢救濒危的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就在地震过去一年后,一群身背大包小包和专业器材的摄影师、摄像师、专家、学者来到了这个古老的村落。在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指导下,由佳能(中国)有限公司组建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组一行13人进驻阿尔村,他们首次运用3D影像数字技术对羌族文化进行了全方位采集和记录。

  为了促成项目组顺利入川采集,佳能(中国)企业品牌沟通部副总经理、该项目的负责人鲁杰代表佳能(中国),多次与当地政府、专家及相关执行人员在北京、四川等地进行会晤、沟通,以确保项目能顺利开展。

  鲁杰说,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羌族这一古老民族繁衍下去的有效手段。为保证项目进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佳能(中国)邀请各界专家,包括影视人类学、民俗学、社会人类学、祖群文化、影像学等专家参与到项目中。“最终我们会把一些易于操作的器材留给村民,教会他们从文化持有人的角度去主动记录自己艺术的表现形式及生活状态,打破口口相传的这种羌族文化继承的唯一方式。”

  一场特别的祭祀

  这是震后村里举行的首次祭祀。

  头戴猴皮帽,手持神仗的释比是祭祀中的主角,他是羌族村寨里的精神支柱,同时还扮演着医生等其他角色。只见他念着神圣的经文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身后的羌族小伙子穿着羌族特有的羊皮袄一边跳着特色舞蹈,一边舞动敲打着羊皮鼓,清朗的羊皮鼓声在山谷间回荡,脚登云云鞋的妇女和小孩子们则手牵着手走在队伍的最后。当然这次的祭祀队伍中还多了项目组成员的身影,他们手里的4台佳能便携高清摄影机和3台佳能EOS1D系列的单反相机记录着整个祭祀过程。

  拜神、杀牲祭山、诵经、击鼓、舞蹈、对歌,村民们虔诚地履行着自己在祭祀活动中的职责,老释比作为整个祭祀的主持,对每一个环节都谙熟于心。释比在羌族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而且学习往往需要几十年时间,因为大量的经文需要懂得、记住,最终烂熟于心,并能学会运用。但现在,释比越来越少。我们是幸运的,还能在现场体验到羌族人“原汁原味”的祭祀仪式。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目前,重建新房是大家更愿意做的事情。

  除了政府按人头划分的不等物资之外,作为民间力量的香港红十字会,同意为每户村民资助2.5万元,但前提是必须符合他们的要求——在8月底之前,用钢筋水泥打好地基,这笔补助才能拨付。为此,村民们干劲热火朝天。

  外来元素早已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

  “在这里,我越发感受到保护羌族传统文化紧迫性。”鲁杰说:“好在我们已经开始行动了,我们发起国内首个‘影像公益联盟’,希望能号召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一起为非遗保护做点事情。”

  深圳派爱公司是积极响应加入到“影像公益联盟”的企业之一,其总经理马占宇表示,他们加入“影像公益联盟”,就是为了能够利用自身的3D技术优势为保护文化遗产做一些贡献。

  采访结束时,鲁杰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佳能将在中国建立首个非遗数据库——羌族文化保护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将被捐赠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其他从事非遗保护和科学研究的机构和组织。

  据介绍,未来佳能(中国)也会对更多非遗项目开展记录和保护,不断丰富和完善非遗数据库。同时,也力争帮助这次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羌族文化列入世界级名录。(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本报记者李卫平文/图)

 

 

  文章来源:网易新闻 2009-06-30 18:49: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草原文化节
下一条: ·十问中国动漫:孙悟空为何如此孤独?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