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吴侬软语“天籁之音” 苏州评弹艺术无国界
  作者:韩胜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24 | 点击数:5502
 

 

  中新网苏州6月22日电 题:吴侬软语“天籁之音” 苏州评弹艺术无国界

  记者 韩胜宝

  在第四届中国昆剧评弹艺术节上,二十八场评弹正在精彩上演,苏州光裕书厅及评弹博物馆书场每天听客满座,其中不乏蓝眼睛、高鼻梁的“洋听客”,他们听得有滋有味,如痴如醉。外国听众对苏州评弹一窍不通为何却情有独钟?一位新西兰听众说,我虽然听不懂曲目所唱的内容,但这并不影响欣赏美妙的旋律,在这幽深的巷子内,听到这样糯软的吴语,终于找到真正的“东方”音乐的味道。

  苏州评弹起源苏州,已有四百年历史,用的是苏州方言,说、噱、弹、唱,惟妙惟肖,词藻清丽,韵味浓郁,如细细溪流,又似丝绸般那样柔软又富有弹性,被誉为中国曲坛的一颗江南明珠,被台湾著名国学大师俞大纲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二00六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侬软语作为人类问候外星人的六十六种语言中最后一缕声音,已载入航天器被送上了太空。因此,美妙绝伦的苏州评弹也是无国界的,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艺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苏州评弹走出国门演出达二十多批次,评弹美妙之音已传到亚洲和欧美十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海外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人士,对苏州评弹优雅的压韵曲调都津津乐道,大叹“有味道”、“太好听了”、“百听不厌”。

  苏州评弹在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中颇具影响。二00五年五月,纪念陈云诞辰一百周年评弹演唱会在纽约华埠举行,约一百名侨界人士出席;同年,苏州著名评弹演员盛小云举办的台湾演唱取得园满成功,当晚,在台北另一个顶级剧场“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柏林爱乐“贝多芬之夜”也正在演出,形成同城对垒的局面,盛小云演唱会票房却未受任何影响,销售一空,台湾观众的热情也完全可以和柏林爱乐媲美。二00六年八月,评弹《四大美人》香港首演轰动观众意犹未尽,好评如潮。

  苏州评弹唱出国门,外国人士为之倾倒。在意大利金璧辉煌的大剧场首次演出苏州评弹,轰动了罗马城;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中国艺术节”苏州评弹专场演出,主办方特把演出场所设置成具有江南特色的茶馆书场;在第二十八届世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处处长爱川纪子女士来苏州后,就被“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所折服,对评弹艺术赞不绝口。

  苏州评弹的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也日益频繁。苏州评话名家金声伯应美国达慕斯大学邀请,穿越大半个美国,先后在二十一所大学讲述苏州评弹的艺术特点,受到美国大学师生的热烈欢迎,并对评弹产生了浓厚兴趣。美国达慕斯大学白素贞教授在对传统评话《七侠五义》的精心研究中成绩显著,并获得终身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何南喜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石清照教授、日本神奈川大学山口久治教授等都对评弹进行深入研究取得成果,日本著名曲艺家冈本文弥九次率团到苏州与苏州评弹交流技艺。

  金庸的武侠小说已在亿万华人的心中生根结果,祖籍苏州港胞周文轩出资把金庸武侠小说改编成苏州评弹。金庸当即拍板,将《雪山飞狐》和《天龙八部》的评弹版版权授予苏州。金庸说:“之前北京不少文化机构都想从我手上得到这两部小说的版权,但始终是舍不得的。苏州评弹的魅力太大,我心甘情愿地奉上,这也算是送给苏州人的礼物,毕竟我也算是四分之一的苏州人啊。”(完)

 

  文章来源:中新网 2009年06月22日 18:0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商业化催生变味儿民俗 文化自信是传承关键
下一条: ·湖北大学馆藏古籍万种 入选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相关链接
·[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许诺]集体记忆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苏州路径
·[苏长鸿]“何处是江南”抑或“处处是江南”·[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
·[范长风]上海大都市的第三空间与文化活力·[美]马克·本德尔:《梅与竹:中国传统苏州评弹》
·[郝佩林]苏州评弹与近代江南乡民日常教化·[孙艳艳]苏州灵岩山寺安养院预调查随笔
·“传承·融合·再创造——传统工艺青年论坛”在苏州隆重启动·苏州工艺美院成立手工艺术学院
·江苏苏州:保护传承非遗最高扶持20万元·亚太地区“世界记忆工程”能力建设工作坊在中国召开
·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开幕·吴地端午节文化习俗与众不同 苏州公祭伍子胥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在苏州大学召开·[吴学安]苏州绣娘:怎样趟过知识产权“雷区”
·专家学者沧浪论道“苏州端午习俗”·[王振忠]听苏州评弹感受历史沧桑
·第八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苏州开幕·[范金民]清前期苏州农业经济的特色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