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各国专家研讨“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作者:霍潺 万独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03 | 点击数:8034
 

 


      6月2日,以“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在成都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等国内外著名专家80余人参会交流。本次论坛由中国文化部、四川省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是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重头戏”,同时,论坛将积累国际社会应对灾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广泛共识,探讨和构建保护机制,形成《成都共识》。 中新社发 霍潺 摄

  中新社成都六月二日电 (霍潺 万独伊)以“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二日在成都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八十余人参会交流。

  “五·一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受到全球关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地震、海啸、战争等各种灾难,严重威胁、破坏着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态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和发展,建立应对灾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文化课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阿瓦德·阿里·萨勒哈表示,本届论坛在离“五·一二”地震震中不到一百公里的成都市召开非常有意义。通过各国专家交流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将有力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本次论坛由中国文化部、四川省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是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重头戏”。
 

  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表示,本次论坛将积累国际社会应对灾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广泛共识,探讨和构建保护机制,并形成《成都共识》。(完) 

【相关报道】

  “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蓉举行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2009-6-3 15:51:00

  
  6月2日,以“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经过热烈的发言讨论,与会各国代表达成了《成都共识》。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并作主题发言,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委员会主席阿瓦德·阿里萨勒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31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官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官员等出席论坛。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亚伊提议,与会各国代表在论坛发言开始前为“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死难者默哀。诸如“5·12”汶川特大地震这样的地震和海啸、战争等各种灾难严重威胁、破坏着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态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发展,探讨和建立应对灾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文化课题,也是本届“非遗节”国际论坛关注的焦点。

  在题为《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发言中,周和平介绍、阐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抢救和保护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做法和情况。周和平指出,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群众生命和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一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受损严重,大批实物、资料和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传习所被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失去生命或丧失传承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国政府领导中国人民奋力抗震救灾,开展了灾后重建工作,同时高度重视抢救和保护地震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重建规划,积极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设立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上工作是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也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和平还介绍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整体情况。他指出,中国地域辽阔,每年都有自然灾害发生。经济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中国政府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中国政府一定会认真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进一步加强国际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组织和各国共同携手,认真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积极探索和创新保护方式,不断开拓进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和谐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与会各国代表在发言中纷纷对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表现出的伟大精神表示敬佩,对中国政府在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积极抢救和保护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做法表示赞赏,并表示希望与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进一步开展合作。国内知名专家刘魁立、乌丙安、田青、吕品田、祁庆富等先后发言。与会各国代表经广泛探讨交流,达成并发布了《成都共识》。《成都共识》将刻碑竖立在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稿件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06-03)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 2009年06月03日 02:1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成立
下一条: ·中国《格萨尔》研究网正式开通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