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专家建议将端午习俗与屈原故里联合申遗
  作者:程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25 | 点击数:5135
 

  

  端午节龙舟竞渡是南方水乡地区一年一度的盛事

  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

  端午节将首次正式成为国家法定节日。民众终于拥有一个法定的闲暇时间,来继承与体味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民俗,学界知识分子们则对端午节再度展开追根溯源,思考其背后蕴含的人文价值。一些专家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对端午,一方面需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一方面仍可对端午节进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

  汨罗市屈原纪念馆馆长刘石林认为,“不能认为韩国江陵端午祭已经被确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端午习俗就没有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希望了。”刘石林提议端午习俗和屈原故里秭归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恢复具民族特色的端午节俗

  上海古籍出版社前不久出版了北大中文系副教授、民俗文化研究专家陈连山编著的《话说端午》,以主推“辟邪祭祀”说的方式,匡正民间流传甚广的“纪念屈原”说。端午节终于不再仅仅是“粽子节”、“纪念屈原”这些文化符号的载体,它被赋予了更宽泛的人文意义。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也通过电视媒体向民众普及端午的多种起源,细数端午种种节俗及各地在端午期间的不同纪念方式。而在湖南汨罗市近百名学者参加的端午文化论坛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对于端午精神价值所在的探寻。人文关怀是传统节日的内核,以人为本的启蒙思想是一系列礼俗的缘起。学者们认为,举行各类庆典不是节日的目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用现代的观念去重新审读那些古老的风俗,去发现其中蕴含着关注生命的突出的人文精神,这应当是其他节日相比端午节所无法实现的功能。这也是为什么在现代文化不断侵蚀着传统文化礼俗之时,端午习俗又被华夏儿女重新拾起并继承的原因。

  尽快恢复具本民族特色的端午节俗将是面对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的最积极反应。湖南省汨罗市目前正开掘原生态端午文化元素,恢复在龙舟竞渡中汨罗人造龙舟及竞渡过程中偷神木的独特习俗即是其一。当地过去造龙舟时,船底那根主木一定要偷,那样的木头被称作神木,造舟则划得快。当物色到良材时,造船者会选择上半夜良辰,待主人不留神时将木头扛上肩头,并在木头中部栓上红布,表示木头将被选材为龙舟,第四个躲在屋前的偷木者,等前面人走了百余米后,则点燃手中鞭炮,激起主人家来追赶。主家遭偷,实质也被认为是吉事,但会象征性跑几步追赶偷神木者。这些在当地成功发掘出的节日习俗在此次端午节系列活动中被一一再现。

  非物质遗产具有“共享性”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乌丙安此前表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共享性”,和自然遗产的独有性是有区别的。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经先后批准了“伊拉克木卡姆”和“阿塞拜疆木卡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前年中国申报的“新疆木卡姆”也再次得到了批准。乌丙安认为,韩国申遗成功的“端午祭”跟中国的端午节是一回事。韩国的申报文本中,第一句话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

  对于我国是否要再次申报端午节俗为世界文化遗产,民俗学家、华东师范大学陈勤建教授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的确可以尝试进行。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向来就和周边国家的节日礼俗有多处交叉地带。前几年,中韩两国就有对端午进行联合申报的意向。但韩国以山神祭为主要内容形式的“端午祭”好像商标抢注一般抢在了中国人前面,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让国人感觉不平,但韩国申报无可厚非,他们的端午节俗保护得的确很好。现在湖南等地提出再次对屈原故里和端午节俗进行联合捆绑申遗,这或许是一个值得尝试的申遗方法。一旦实施申报,发掘整理的准备工作将是大量的。

  近年来,各地申遗热情很高,但在一些地方存在着申遗误区。有关方面,往往热衷于某某故里、某某起源地的唯一性表达,却忽略了对这些遗产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探讨,忽略了在纵向对各时期的文化历史变迁进行联系与梳理,有时更忽略了对遗产濒危程度进行深入的田野考察。一旦陷入这种申遗误区, “遗产保护”就蜕变为“遗产争夺”。

  对于我国端午向世界申报文化遗产,陈勤建认为,的确可以寻找一些巧妙的切入角度进行尝试。比如,将春节、清明等多个传统节日捆绑在一起进行整体申遗。但应该避免重蹈“重申报轻保护”的覆辙。

  而民俗学家仲富兰则认为对申遗不必过于重视,因为联合国申遗的规章存在着很多不公平,“比如,一些太平洋岛国一年可以申报两项世界遗产,而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一年居然也只有两项。”他认为,是否成为世界遗产并不重要,真正对传统民俗进行有效传承才是最重要的。(来源:东方早报)

 

  文章来源:中国网 2009-05-2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民俗学家仲富兰谈端午:传统节日也要与时俱进
下一条: ·[视频]民俗学者认为:应恢复端午节防疫祛病的本义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2024年第4期目录·《文化遗产》:2024年第3期目录
·[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文化遗产》:2024年第2期目录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