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出版资讯

首页动态·资讯出版资讯

贾银忠 主编:《濒危羌文化》
  作者:贾银忠 主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23 | 点击数:8308
 

  

 

  濒危羌文化
        ——5·12灾后羌族村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承人生存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贾银忠 主编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5月

 

  本书立足于羌族文化传承人,着眼于羌族村寨,旨在以羌寨传统文化和文化传承人灾后生存现状为切入点,为羌文化灾后的保护与传承,对羌族村寨灾后经济的恢复与重建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有的专家学者对灾区进行了调查,也编写了一些关于宣传和保护羌族文化的丛书、论文集、书籍等。但纵观之,此书涉及受灾羌区范围之广、调查深度之精细是很多相关书籍和资料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份由西南民族大学“羌族文化保护工程”学术志愿者团队成员们冒着生命危险从灾区取回的“真经”。

  全书用直观的语言对灾后羌族村寨传统文化与羌族文化传承人的生存现状进行描述,虽无华丽词藻,但在每个章节的字里行间,都掩饰不住学术志愿者们对羌族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羌族文化濒危处境的重视和担忧。编撰此书旨在让世人更详细地了解和反映羌族村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承人在灾后面临的困境,以继续引起社会各界对羌族文化的广泛关注和共鸣;此外,调研成果还可以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了解灾后羌族地区文化传承人的生存处境与现状及灾后重建意向作参考,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相关的政策指导。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5-2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冯骥才 主编:《羌族口头遗产集成》(四卷)
下一条: ·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延安文艺史的专著正式出版
   相关链接
·[李毓 林立英]文化濒危与教育:水书文化传承的实践特征与机制·[柯小杰 余林玲]民俗与旅游相融合 打造羌族文化名片
·[林继富]家园重建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庄初升]濒危汉语方言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薛伟平]上海牙雕:突围于“濒危”与“非遗”之间·[丁石庆]少数民族语言保护迫在眉睫
·震后8年,羌族文化美丽重生·抢救濒危语言就是抢救人类文化
·第九届浙江省非遗节启动 将抢救濒危戏剧传承人·施立学:探寻满语背后的文化圭璧
·广西用现代技术手段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千年“南溪号子”成濒危非遗项目
·全国仅二十人左右“精通”满语·上海半数“非遗”人老艺衰可能濒危 民间文学类“最濒危”
·[普忠良]从全球的濒危语言现象看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利用问题·[金林]值得关注的中国濒危语言 
·实地采集真实语音:中国建设有声数据库保护地方方言·关注世界濒危语言与口头传统跨学科研究
·墨西哥部落语言濒临灭绝:唯一两传人相互敌视·国际母语日:教科文组织强调用新技术保护濒危语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