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探访复旦大学口述史研究中心
  作者:东方早报记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23 | 点击数:5606
 


      “不少重要历史事件有文字记载,但不能反映历史的细节,更不能呈现历史中人的真实面貌——而口述史的价值却正在于此。口述不是讲和记,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是口述史的样本和采访者,主要还是需要历史学工作者来采访。历史长河中有价值的人和事,才是我们选择的标准。”

——复旦大学口述史研究中心

  
  “1949南下上海干部史”
  
  “口述史”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因研究需要做部分口述史收集工作,但很少有学者和机构专门做口述史收集、整理工作,许多历史亲历者因为年龄过高离开人世。为抢救这一记忆,日前,以口述历史方式记录现、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和重要历史事件、人物为宗旨的复旦大学口述史研究中心成立。这一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个项目——“上海改革开放30年”,由复旦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曹景行主持编撰的《亲历──上海改革开放30年》也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据复旦大学口述史研究中心负责人金光耀介绍,研究中心由复旦大学历史系牵头组建,第一个已完成项目“上海改革开放30年”按时间顺序,选择了十位上海重大历史亲历者,这些上海故事包括嘉定县“试水”联产承包(口述者李学广)、“伤痕文学”的到来(口述者卢新华)、《于无声处》响惊雷(口述者宗福先)、1988年遏制上海甲肝大流行(口述者谢丽娟)等。
  
  这一口述项目为完整回顾改革开放30年提供了丰富、全面的细节,非常具有文献价值。“这就是口述史的价值。不少重要历史事件有文字记载,但不能反映历史的细节,更不能呈现历史中人的真实面貌。” 金光耀对早报记者说。
  
  在完成了第一个口述项目之后,金光耀介绍,研究中心的下一个准备启动项目是“1949年南下上海干部历史”,“1949年,随解放军来到上海的干部来自山东、苏北等地农村,他们来到上海之后如何融入上海、融入工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课题。”金光耀说,“我们计划寻找在世的几十位南下干部,通过他们的口述,记录他们的历史,反映他们的人员构成、教育背景、地域构成等。”对于这个正在酝酿中的项目,金光耀深感时间紧迫,当年南下来到上海的干部就算只有20岁,现在也已经有80岁了,“再不做可能就没有这段历史了。所以我们计划的有些项目,我们只好先做各个领域的高龄老人口述。除了这个,我们还打算做上海纺织女工口述史,通过纺织女工个人史反映中国纺织工业的变迁。”
  
  筹集更多资助做全国口述
  
  事实上,国内零星做口述史的学者不在少数,“但国内学者做口述史,主要围绕自己在做的研究课题来做口述,以此做学术研究的扩充,而不是单独做口述。” 金光耀说。
  
  这些零星的口述虽然做了一些历史记录,但因为口述样本数量有限,尚不成规模。此次成立的复旦大学口述史研究中心则希望实现规模化口述记录,“等成规模之后,研究中心就欢迎各地学者前来寻找研究资料。”金光耀说。目前,从事口述史收集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老师和学生,最理想的状态是有10位老师专职做口述收集、整理,这样能保存更多的记忆。除了复旦大学,金光耀表示,上海社科院的不少学者这几年也一直在做些上海城市文化史的口述工作。
  
  此外,限于人力、财力,目前的研究中心口述收集区域基本上局限在上海,“等有足够影响力,筹集更多资助之后可以扩展到全国做。目前没有研究课题资助,所以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寻求社会资助。”金光耀介绍,根据现有的经验,每个项目至少需要30个以上的样本,既有名人,也有高层领导和普通人。“做口述最困难的是寻找合适的样本,有些人不愿意对你说也没有办法,特别是高层人物,所以目前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关系网寻找样本,比如此次完成的上海改革开放三十年就是这样。”
  
  口述史需要历史工作者采访
  
  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分支——口述史这一学科的历史还相对比较年轻,根据公认的观点,口述史从二战后开始从美国兴起。1948年,美国历史学者亚伦·芮文斯( Allen Nevins)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口述历史档案馆,用以保存美国生活中有意义的私人回忆资料。他主持的福特汽车公司口述史,上自老板,下至普通员工,访谈记录达26000多页,成为研究该公司最为丰富的资料。哥伦比亚大学也自此成为全世界口述史收集和研究的重镇。
  
  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收集和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也颇有渊源。据金光耀介绍,该校的中国史学者韦慕庭(C. Martin Wilbur)在1950年代发现了在纽约居住的许多国民党军政要人,在他推动下陆续对这些民国高官做口述整理,而历史学家唐德刚后来也参加进入,并产出了一大批极富历史价值的口述历史,并有不少整理出版,比如唐德刚所做的李宗仁、顾维钧、张学良、胡适等著名人物口述。
  
  那到底什么是“口述史”?“口述史”和回忆录有区别吗?按照国际学术界比较通行的说法,口述历史指的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或录影的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1980年,美国口述历史协会提出一套评介口述历史的标准,它规定了口述历史工作者对受访者以及社会公众应尽的义务,还对口述历史赞助机构和档案机构的义务作了规定。
  
  在金光耀看来,口述不是讲和记,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是口述史的样本和采访者,主要还是需要历史学工作者来采访,“他要做许多案头准备工作,帮助被采访者回忆,甚至纠正他们错误的回忆,刺激他来回忆。比如唐德刚所做的李宗仁口述,这一口述的价值来自访问者与被访者的双向互动。唐德刚还帮李宗仁、顾维钧纠正了一些记忆错误。”而这也是口述史与回忆录的区别,个人回忆录或者自传主要是自说自话,口述历史是主客对话。
  
  金光耀表示,更重要的是,口述史收集整理不能考虑市场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历史长河中有价值的人和事,才是我们选择的标准。”所以正如历史学家保尔·汤普逊在其著作《过去的声音:口述史》中所说:“它(口述史)赋予历史学一个不再与书面文献的文化意义相联系的未来。它也将历史学家自己技艺中最古老的一项交回到他们手中。”  
 

 


復旦成立研究中心 保存口述歷史

香港文汇报 2008-11-19

 

 【本報上海新聞中心記者章蘿蘭18日電】為了以口述歷史的方式記錄現當代中國的社會變遷、重要事件和各種人群的生活經歷,復旦大學日前成立口述歷史研究中心。該中心將開展不同種規模的口述歷史項目,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保存有關現代及當代中國的歷史。

      以上海歷史30年為首個項目

      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因此復旦大學的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決定,將近30年來的上海歷史作為第一個研究項目,並由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曹景行主持規劃。而該項目的首項成果——《親歷——上海改革開放30年》日前舉行了新書首發儀式。

      新書錄親歷者 談關鍵事件

      這本新書選擇上海30年改革開放歷程中產生的、具重大影響的關鍵事件和人物,以親歷者口述的形式具體地重現歷史事件。書中按時間順序,講述了30年中的10個「上海故事」,包括嘉定縣「試水」聯產承包、小說《傷痕》的發表、話劇《於無聲處》的上演、寶鋼上馬、上海知青回城、新民晚報復刊、上海爭取高考自主權、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皇甫平」文章的發表、上海紡織業的「鳳凰涅槃」。這些標誌性事件涉及上海經濟、社會、文化、教育、衛生、新聞等各個領域。

      書中的口述者都是相關事件的主導者或重要參與者。如上海甲肝大流行由當時分管衛生的上海市副市長謝麗娟敘述,有關《傷痕》和《於無聲處》的講述分別由作者盧新華、宗福先擔當,而上海知青回城則由著名知青作家葉辛講述。

      這些親歷者們提供了大量豐富和全面的細節,其中不少內容是口述者首次披露,因而具有相當的文獻價值。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2008-11-2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
下一条: ·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成立
   相关链接
·[王丹]舞蹈口述史的理论构塑与应用价值研究·[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
·[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首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在复旦大学举行
·首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复旦大学开班·[邹元江]昆剧“传”字辈口述史的当代意义
·关西学院大学世界民俗学研究中心·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在毛里求斯举办文化雅集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研相长七书”出版·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四周年庆典暨《香志·香圣黄庭坚》新书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
·杨利慧:抢救性建设京津冀大运河口述史影像库·中国冬至文化研究中心落户台州
·《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天津发布·[孔军]个人叙事、集体叙事与知识生产
·[邱国珍]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以两则口述史材料为中心·[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