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整体保护 活态传承
  作者:李晓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22 | 点击数:4236
 


文化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讨会强调
整体保护 活态传承
  

  “我们不能老是摸着石头过河,要尽快掌握规律,游过河去。”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的一番话引起参加“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讨会”的近百位与会者的共鸣,这也是此次会议宗旨的一个形象阐述。

  5月18日至19日,由文化部主办,安徽省文化厅、黄山市政府承办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讨会”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等有关领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福建、安徽、江西、青海、四川、陕西等13个省区的有关代表出席了会议。

  从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文化部相继命名设立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目前,在各地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文化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4个已经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进展,具体表现在:领导重视,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在全面普查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陆续完成;各级名录建立完善和传承人命名工作,促进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有机结合,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整体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社会参与程度不断加强,成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不竭动力。研讨会上,福建、安徽等省的代表分别介绍了闽南、徽州、热贡、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虽然目前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但从工作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理念、内涵、特点、思路等方面尚存在模糊不清的认识,文化生态保护区民众的主体意识和社会力量参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科学完备的整体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尚未出台。

  召开此次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讨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总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经验,进一步明确建设的思路和措施。对此,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表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必然发展和合乎逻辑的深化。通过设置保护区,可以让保护名录体系建设、传承人建设、传习所等的建设有更好的环境,而不至于把保护项目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割裂开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盛德指出,文化生态保护区理念的提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单一项目性保护转向全面整体性保护,保护区的建设也具备可操作性,但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质、规律,不能抱着速成心理。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华文建议,生态保护区建设要充分借鉴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包括国内外生态博物馆建设的经验,以避免走弯路。与会的其他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意义、原则、保护模式与特点等提出了建议。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会上强调,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创举,是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战略性措施,要充分认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深入开展。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各项工作,他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理清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思路,保护区建设工作要坚持整体性保护原则,在保护实践中既要重视保护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联的物质文化遗产,又要重视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的营造,还要关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享用者——广大民众的情感和欲求,采取系统的整体性保护,这也是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和整体性特征而采取的一种科学保护措施;坚持脉象结合,以脉为重点的保护原则,要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的文化生态链条进行修复和保护,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共融关系均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传承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其次,要以纲要为基础,完善保护规划的制定工作。没有一份科学的规划,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工作就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方向,因此,要抓紧保护规划的制定工作。第三,要以各级名录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为重点,全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第四,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展示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五,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调动民众参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的积极性。第六,要加强理论政策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第七,要加快推动新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第八,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保护工作机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带有导向性的工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文化行政部门是保护区建设的牵头单位,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逐步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尽快呈现实验区建设的社会成效。

  周和平最后强调,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要及时总结实验区的建设经验,深入研究探讨,不断开拓创新,科学地探索和总结文化生态保护的规律和方法,积极稳妥地加快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与会代表还现场考察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情况。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09-05-22 09:43

上一条: ·第二届中韩文化艺术高层论坛 汉风韩韵共流长
下一条: ·2009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论坛在京启动
   相关链接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刘魁立文集》(八卷本)新书发布会 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隆重召开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在线专题研讨会召开·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即将召开·[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
·“学科史读与写”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端午与文明生活”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举行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 博士生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端午与文明生活”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史》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当今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常熟宝卷暨相关民俗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