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又到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在现代社会,旅游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因其独特的功能优势,往往成为旅游人群的首选。因此,把博物馆与旅游挂起钩来,作为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在于提醒人们,博物馆是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博物馆是人类终身学习的课堂,是提升社会群体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在这个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文化场所,透过一件件珍贵文物,人们近距离了解历史,追寻文化之根。
首都博物馆(北京)
2009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与旅游
“2009年的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张柏12日下午在作客人民网文化频道时说,“国家文物局对此高度重视,今年中国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放在重庆涪陵的白鹤梁石刻。”
张柏说,博物馆是社会公益事业,办博物馆是为老百姓的,大家通过博物馆享受文化,享受文化我们的祖先创造的辉煌历史文化,包括近现代的文化,一些遗迹的情况。今年的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国家文物局对此高度重视,中国博物馆协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地政府、社团高校、科研单位都很重视,在5·18这一天陆续会举行新展览开幕、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是围绕“博物馆与旅游”这个主题。全世界最独特的水下博物馆5月18日也将在重庆涪陵的白鹤梁石刻开馆。
张柏谈到,世界博协确定“博物馆与旅游”这个主题,一方面是博物馆在发展中的理念、服务等的变化自然要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博物馆和旅游关系越来越密切。实际上旅游在变化,博物馆也在变化,而且这个变化越来越需求。单纯从概念上讲,旅游初期大家认为看一看自然景观、山、水、石头、树木,现在的旅游内涵变化了,人们除了看了自然景观以外,他更多的想去看看人文景观,看看一个地区,一个区域的文化特点。实际这种心理状态从整体上来看,越来越想去看博物馆,去享受人文景观给他带来那种精神享受。而这些年随着发展,博物馆不仅是数量增加了,类型也在增多,展览也在内容变化,从不同角度满足人民的需求。博物馆通过这些年也在向前发展,而最核心的一条要接近公众。就是把自己融入社会,这两种变化使它们越来越接近了,这是一个最关键的观念变化,因此世界博协确定了“博物馆与旅游”这个主题。
张柏还指出,确定这个主题,还出于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考虑。“要拉动内需,拉动需求促进经济恢复,就得靠人动起来,因此把博物馆和旅游连在一起,希望通过这个促进旅游的活跃,让博物馆为转变现在世界经济形势服务,多多少少做贡献,旅游一动起来,人动起来,就会产生消费,就会促进消费,这样的话对经济恢复有好处。”世界博协在相关文件中也指出,2009年针对公共和私人博物馆发展的议程,不约而同地以推动旅游业作为新的目的,“绿色旅游”和“遗产链”都将把社区因素考虑进去。
呼吁公众5月18日走进博物馆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张柏说,今年的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他认为,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服务水平大大提升,完全可以在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和谐发展关系。张柏还呼吁公众在博物馆日走进博物馆,与国人创造的历史、现当代辉煌文化做精神交流,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人民网)
5·18国际博物馆日的来历
1977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协会向世界宣布的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
●国际博物馆协会规定的博物馆的定义: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今年的5月18日,是第33届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文“缪塞昂”(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与艺术的九位神女的通称,她们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活动的全部。
约在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的特尔费·奥林帕斯神殿里,有一座收藏各种雕塑和战利品的宝库,它被博物馆界视为博物馆的开端。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博物馆只是供皇室或少数富人观赏奇珍异物的收藏室。到18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博物馆相继建立,并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的功能才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1880年,英国博物馆学者鲁金斯发表了《博物馆之功能》的论文,强调博物馆应成为一般公众受教育的场所。美国学者顾迪在《将来的博物馆》和《博物馆行政管理的原则》两篇专论中,进一步强调博物馆必须致力于革新教育,开展积极的活动,使之不仅成为专家学者从事研究的场所,而且要成为教育机构的补充设施,校外教学园地。
1946年11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召开大会,针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探讨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与人类未来的关系。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中国博物馆学会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并成立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每年5月18日在全国各省市区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
1992年主题是:“博物馆与环境”(Museums and Environment)。
1993年主题是:“博物馆与土著人”(Museum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1994年主题是: Behind the Scenes in Museums。
1995年主题是:“反应与责任”(Response and responsibility)。
1996年主题是: Collecting today for tomorrow。
1997年主题是:“与文物的非法贩运和交易行为进行斗争”(The fight against illicit traffic of cultural property)。
1998年主题是:“与文物的非法贩运和交易行为作斗争”。
1999年主题是:“发现的快乐”(Pleasures of discoverty)。
2000年主题是:“致力于社会和平与和睦的博物馆”(Museums for Peace and Harmony in Society)。
2001年主题是:“博物馆与建设社区”(Museums: building community)。
2002年主题是:“博物馆与全球化”(Museums and Friends)。
2004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无形遗产”。
2005年主题是:“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
2006年主题是:“博物馆与青少年(Museums and Young)”
2007年主题是:“博物馆和普遍遗产”
2008年主题是:“博物馆: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Museums as agents of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中国网专题链接
文章来源:中国网2009-5-14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