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重整山河织锦绣
——献给重建家园中坚韧不拔的四川灾区人民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11 | 点击数:4010
 


 
 
  5月10日,成都市大邑雾山乡地震受灾群众永久性安置房竣工交付使用。
  华西  摄(人民图片)
 

  一滴水,映照太阳的光辉;
  一场伟大的抗震救灾,见证灾区人民的坚强。


  在“播客”里,一段名为《23岁地震断腿女教师为家乡义演》的视频,打动了众多网友;在生活中,这位失去女儿和双腿的舞蹈老师,以她的坚毅、乐观、自信,用残缺的肢体演绎的力与美,激励了所有感同身受的父老乡亲!

  她叫廖智,这些日子一直在忍受伤痛排练一个取名《鼓舞》的新节目,以此献给“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她要以翩翩舞姿回报“在身边或远方的爱”,要以挺直的腰杆告诉世人,任何灾难也压不垮坚忍不拔的四川灾区人民!

  “四川没有垮,四川的经济没有垮,四川的精神没有垮!”这是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作出的回答!

  度尽劫波,一切已改变;春回大地,一切正改变!


  逆流而上,才能找到水的源头;
  迎难而上,才能将困难踩在脚下!

  124小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卞刚芬被埋在地震废墟中的漫长坚持,是爱心与死神顽强抗争的生命奇迹。

  时隔一年,她明显胖了,气色不错,笑容灿烂,还特意描了眼线。

  卞刚芬说:“这一年,有太多素不相识的好心人在安慰我、鼓励我,他们告诉我,远方还有更多愿意帮助我的人!”她请我们代为转告所有的好心人,地震时为救同事而重伤的丈夫正在康复中,家里垮塌的房子重新盖好了。

  “我每天上班,都很充实也很开心。我永远感激那些救过我帮过我的人,我会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卞刚芬说这话时一脸的郑重,早些天,她偷偷跑去献了一次血。

  33岁的卞刚芬是四川蓥峰实业有限公司一名员工,也是四川8万多名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幸存者之一。连日来,行走在四川地震灾区,我们见到的几乎所有人,都像她一样在努力走出伤痛,发奋重建家园,乐观走向新的生活……

 

  幸福“安家落户”了

  4月25日,一个普通的周末。

  走在安昌镇的大街上,一如平常,阳光打在人们身上,笑容挂在人们脸上;饭店生意兴隆,茶馆总是满座。因北川县要组织一场集体婚礼,婚纱影楼涌来了格外多的人——爱情天长地久,生活依然美好。

  幸福这个字眼,再一次在北川百姓的生活里“安家落户”了。

  那天罗广岳不是没有动心,但他的确太忙,没有时间浪漫。就眼下而言,规划建设局是北川县最忙碌的部门,而他又在局里负责工程监理,几乎成天在外跑。

  失去母亲、妻子、儿子,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他说,当初也曾呆坐在老县城的废墟上痛哭过,神情恍惚,但生活还要继续。

  罗广岳才三十出头,同事、朋友、熟人都在暗中帮他物色对象,他也真的找到了一位心爱的北川姑娘,今年情人节那天领了结婚证,妻子现已怀孕在身。“爱人很想拍套婚纱照,但理解我的工作,没有催我;喜酒自然要办,得选个好日子。”

  家庭重建是家园重建的细胞,精神重建是灾后重建的起点。地震,震碎了许多幸福美满家庭,北川县干部群众,大都有亲人离去。面对突变的生活,让他们早日走出心灵创伤,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北川县继去年10月推出“温暖工程”帮助干部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前不久又推出20条具体措施,加强对机关干部的身心关爱和抚慰。罗广岳是其中的受益者,他说组织上安排他到沿海散心,让他备感温暖。

  北川普通民众,用微笑面对困难,超出我们的想象。

  王华碧,这位美丽坚强的女性,是我们在北川一家“农家乐”的餐桌上认识的。她告诉我们,现在所用的手机号码,是丈夫生前一直使用的号码。“我要以这种方式,告诉年老多病的公公、婆婆,告诉重伤的哥哥,告诉瘫痪在床的弟弟,往后的日子还有我!”

  丈夫非常能干,是家里的顶梁柱。王华碧一直是家里的全职太太。地震把家庭的重担推到面前,37岁的她走出家门,在北川鲁援新型建材公司谋得了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出纳。

  1000多元的收入,放在以前,不会在乎,但现在她很珍惜;住在简陋的集体宿舍,周末才能回家陪儿子,她没有抱怨。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五一”期间,鲜天全又找回了一年前的忙碌。新朋老友络绎而至,曾经热闹的“鲜李园”复活了!

  在政府的帮助下,鲜天全在自家院里重新盖起了8间大瓦房,开张那天,他把在废墟中挖出来的“鲜李园”招牌擦了又擦,挂在门前那棵与妻子一起栽下的枇杷树上。

  鲜天全所在的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是绵竹有名的年画村,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如今,重建一新的棚花村,墙面上的年画浓墨重彩,栩栩如生。

  是的,与其沉浸在灾难中,不如从灾难中勇敢地站起来。

  地处偏远大山中的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不等不靠,自建新居。村民们在墙上写上了两条被网友誉为地震灾区“最动人”的标语:“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这两条标语的灵感来自村民石光武——枣树村震后第一个搬进永久性住房的硬汉子。当自家的两层楼房被毁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重建。

  “怕啥子?只要有手有脚有条命!”石光武领着家人起早摸黑,很快搭建了临时过渡房。在他的感染下,乡亲们自发重建家园,开展生产自救。

  去年国庆节前,石光武家的永久性住房竣工,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总结出了这两条标语。

  前来考察的温家宝总理对随行干部说:“这是老百姓的话,抗震救灾要靠这种精神;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要靠这种精神;使灾区将来发展得更好,也得靠这种精神。”

  4月下旬,我们走进石光武家,内外装修一新的房子,收拾得井井有条,大门上挂着一副楹联:“一臂独擎天大困难能战胜二人连心地动山摇何所惧”。


  找回失落的笑容 

  “叔叔,给我买一瓶‘青苹果’饮料好吗?我好渴。”13岁的唐建华原本是个活泼开朗女孩,在废墟中等待救援时,她还这样对身旁的消防队员说。

  被埋压20多个小时后,唐建华获救,但再也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路了。残酷的现实每天啮噬着孩子的心灵。这个时候,一向的“乖乖女”唐建华想得最多的不是自己今后的人生,而是再也不能帮妈妈做饭、干农活了。

  唐建华变得沉默、内向。像她这样致残孩子们的心灵重建,是抗震救灾的另一个战场。绵竹市汉旺镇学校的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通过“勇敢者之旅”、“四两拨千斤”、“送你一朵赞美花”等游戏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耐挫力和合作精神。

  如今,唐建华走出自我封闭状态,重新找回失落的笑容。她主动与同学朋友嬉戏玩耍——“以前关系不好的同学见面不爱打招呼,现在大家都特别亲了。”

  乐观、自信、幽默、豁达,这些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四川人的天性。但一场巨大灾难,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和生活,总有人因悲伤而难以自拔,也有人需要别人的倾听和安慰才能平复;不少人不愿再回到悲剧发生的地点,许多人需要亲友的陪伴与支持才能渡过难关。

  从震后一周起,四川省卫生厅就有计划组织大批心理干预和康复专家,奔赴灾区开展工作。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开展医学心理干预近25万人次,接受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的群众累计达107万余人次。时间跨度之长,参与人员之众,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

  这么多的付出,换来的是一个个在灾难中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心灵。

  北川中学高一(7)班学生李安强在地震中失去了双腿。今年2月27日,喜欢篮球的他,通过网络给美国NBA巨星科比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虽然我只能坐在轮椅上投篮……但我没有放弃。”他还表达了一个心愿:想得到一只科比签名的篮球。

  他的愿望很快实现了。不但得到了科比签名的篮球,还得到了科比热情的鼓励。

  3月18日,李安强收到了科比的回信。科比在信中说:“你是个非常坚强的小伙子。你对待命运的顽强态度让我们难以置信。在那一切发生后,你依然执着于自己的篮球梦想,这让我非常开心。……我得知你们伟大祖国的同胞——他们和你一样——已经靠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灾害。”

  正是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鼓舞所有灾区人民克服困难,奋力前行!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绝大多数灾区干部群众心理状态稳定,预测的所谓“心理事件爆发期”并没有出现。这在世界上都是一份了不起的成绩。


  不留隐患,不留遗憾,不留包袱;
  灾区重建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一块从山上砸下的“天崩石”,矗立在震中映秀镇的入口处;曾经的“映秀映秀,山清水秀”,举目疮痍,废墟一片。

  劫后重生的映秀会是什么样子?不仅牵动映秀人的心,也牵动众多规划设计师的心。

  为了这个弹丸小镇的重建,汇集了国内规划设计界的高手。由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等规划界精英团队共同编制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多次征求中外专家的意见,在一个月前还提交国际研讨会论证,向全球“借脑”。其目标,不仅仅是要把她建设得精致美丽,更要成为“抗震建筑示范区”、“防灾减灾示范工程”。为此,负责对口援建的广东准备投入超过12亿元。

  像这样子“杀鸡用牛刀”,并不仅为映秀镇独享。

  灾后重建规划设计不留隐患,不留遗憾,不留包袱;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子孙后代负责,这是中央和四川省对灾区人民的郑重承诺!


  重建始于科学规划

  如果说,过渡安置是百米冲刺,恢复重建则是万米长跑。

  10万平方公里重灾区的恢复重建,其艰巨性、复杂性可想而知。没有规划,灾后重建无从下手;规划不好,无法向灾区人民和子孙后代交差。工作千头万绪,四川把科学规划放在了首位。

  震后一周,四川省灾后重建规划协调小组成立。一时,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数以百计的专家奔走于各个灾区,访谈、摸底、调查、评估,印送的各种研究报告和资料文件达5000多万字。而所有这些辛劳与智慧的付出,都是无偿的。

  两个月后,一份倾注了无数人心血、智慧、期盼的《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正式出炉;确定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目标,着力推进住房重建、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城镇重建、生态重建,力求让受灾群众通过重建实现安居、安定、安全、安稳、安宁。

  回首那挑灯夜战的难忘日子,华中科技大学耿红老师感慨不已:“这里是中国最大的规划室,这个场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只有‘一五’期间有过。”

  其后,四川规划编制一直在高效运转、高速前行。到去年底,从1个总体规划,到10个专项规划、43个行业规划、48个极重和重灾县(市、区)实施规划,终于形成完整体系。

  四川省发改委主任刘捷表示,面对重建家园的急切期盼,面对异常浩繁的建设任务,面对百年大计的长远考虑,我们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规划理念。


  住上好房子,走出好路子

  彭州市磁峰镇鹿坪村那片造型别致的农民新居,青山环抱,绿水潺潺,吸引了不少外地村干部前来参观取经。

  为这片新居,四川三众建筑设计公司没少费心。起初,三众公司送去概念设计草图,村民并不买账,用村支书张宗泽的话来说,“那是一个与城市小区差不多的方墩墩”——楼房整齐排列,式样单调划一,俨然一个山间住宅小区。

  “这么好的山水,大有文章可做。”前来调研的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希望设计公司拿出最优秀的方案来,让村民在住上好房子的同时,还能走出一条产业发展的好路子。

  “知耻而后勇”,三众公司将四层楼的城市“小区式”住房,调整为背山面水3个院落群式的居住点,使农民的生活与未来的产业发展一脉相承。村民高票通过。

  当我们走进鹿坪村,走进这个如诗如画的村民聚居点,见到的村民们,脸上都写着笑容。易图华是村民议事会的成员代表。她说,为这个新家,大伙可上心了,从设计方案到分配方案,都经过了多次反复讨论,最后都要签字按手印。“五一”假期,村里的农家旅馆,迎来了首批客人,易图华家的小茶楼也有了经营收入。

  从城乡统筹新理念、新农村建设新思路出发,成都市明确要求,农房灾后重建必须按照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的“四性”原则来规划和建设。数十家国内一流的规划编制设计机构参与其中。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樵说,让这类重量级专业机构为成都的乡镇、农村编制规划,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如此高起点、高水平的乡村规划建设,让城里人羡慕不已。当成都市灾后重建规划成果展展示所辖5个受灾区县148个农村安置点的新蓝图时,灾区农村新家园的美丽画卷,让10万前往参观的成都市民啧啧夸赞。


  全球“借脑”

  都江堰市因堰而名,因水而兴,素有“天府之源”美称。这座集旅游、休闲、文化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拥有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

  在汶川大地震中,全市城区80%房屋受损,农村95%以上房屋损毁,但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安然无恙。“它是人类文明智慧的不朽丰碑,激励我们以最大的诚意,邀请全球最好的专家,以期奉献无愧子孙后代的城市重建方案。”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对我们说,“重建不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要着眼未来,充分体现对人、自然和历史的尊重。”

  震后17天,都江堰即面向全球征集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40多家国内外规划设计机构踊跃参与。世界最环保的生态城市,没有红绿灯的城市,不需要空调的城市;城市防灾公园、河渠避难通道、深度体验型产业园、“心灵小镇”……来自日本、法国、美国、瑞士以及中国台湾、上海等地的众多设计规划单位、机构参与竞标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提出了各具匠心的设计方案。安全、生态、环保、宜居、休闲诸理念闪现其间,旅游业及现代服务业成为各家规划的核心内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成为每套方案的优先考量。

  “城市灾后重建不比农村,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多,而市民又有很多的期许和要求,压力与挑战前所未有。”都江堰市规划管理局局长屈军介绍说,凡涉及到灾后规划重建的方方面面,“都要广泛公开征求市民的意见,并做反复的比对和权衡。”

  目前,由同济大学担纲编制的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得到了都江堰市民的广泛认同。重建后的都江堰,将发展成为一个以世界遗产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休闲城市、灾后重建的典范城市。


  以勇气战胜困难,以信心赢得未来;
  大地没有持续的灾难,人类必有持续的进步!

  曲山镇,北川老县城——震倒的百年银杏,绽开新绿;被泥石流掩埋的废墟,草木又青。

  安昌河畔,北川新县城——开阔平整的工地上,闪现着建设者忙碌的身影;一座更美丽、更坚固、更具民族特色的新城,将在青山绿水间拔地而起!

  噩梦正在消逝,大地重归安详;北川人脸上是坚毅的神情,内心是不屈的声音。“我们从废墟里爬出来,就再也没有倒下过!”县长经大忠的话语,让我们读出了从头再来的勇气、重整山川的豪气!

  北川的重生,标志着四川灾区已然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整装出发。


  决战生命线

  即使是凌晨时分,从都江堰通向汶川的都汶公路依然繁忙,大货车排成长龙。4月中旬,我们重走震中映秀,因工程施工而拥堵的都汶公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条路,铭记了中华民族抗震救灾的悲壮,也刻写了四川人民自强不息的力量!

  地震过后,都汶公路几乎被完全摧毁;塌方、断桥、堰塞湖、泥石流……几乎所有类型的震后次生灾害都在此出现。全长82公里的道路上,难以见到一段一公里长的完好路段,全路段塌方量超过3亿立方米,堆积到路上的就有约1亿立方米。专家查勘断定:没有两三年时间,这条路无法修复!

  因交通中断,在最初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救灾物资要绕行700多公里才能到达汶川、茂县等极重灾区。为抢通这条通往川西的重要生命线,施工大军展开了可歌可泣的生死决战!

  在飞石倾盆的峭壁下,在湍急流深的江水上,数千名抢通保通大军开动机器,推开巨石,劈开山体……3个月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治山治水,使这条生命之路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征尘未洗,四川省又不惜人力物力,全力以赴展开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的恢复重建施工。克服施工现场余震不断、缺水断电、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重重困难,建设者们攻克了庙子坪大桥、新房子大桥、紫坪铺隧道、龙溪隧道等堪称世界级的修复难题。

  5月12日,都映高速将正式开通!这意味着,从都江堰驱车,15分钟即可抵达映秀。而就在5月9日,映秀至汶川县城高速公路又开工建设,都江堰与汶川之间又一条生命通道正在形成。

  都汶公路,是四川省灾后基础设施重建的标志性工程。它的畅行无阻,是用前所未有的顽强拼搏精神,创造出的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

  千里灾区正在用这种前所未有的顽强拼搏精神,构筑坚强的“生命线”。四川将投资859.3亿元,力争2年使重灾区国省干线公路基本达到二级以上标准,重灾县区建成两个方向以上出口通道,基本实现重灾区具备条件的乡通油路(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灾区交通保障能力将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再造秀美山川

  “五一”前,九峰村第一家正式恢复旅游接待的农家乐“红房子”开张了。木质墙壁、木窗棂、木地板,屋顶依旧是红色琉璃瓦……7栋木楼别墅掩映在鲜花绿树之间。

  “现在每天可以接待四五十人。”张红露出苦尽甘来的微笑。

  龙门山镇九峰村坐落于彭州市旅游景点银厂沟,地震前是省内外著名的休闲避暑胜地。地震后,这里的500多家农家乐损毁严重,悉数停业。周围的乡亲转移了不少,可张红一家子没有走。山依旧青翠水依旧清澈的家乡,怎舍得丢下?

  震后第三天,张红一家就开始清理倒塌的房屋,着手重建新房。一个多月,在拉坏了7台“斗斗车”后,200多平方米的深坑硬是“长高”了5米多!

  去年下半年,7栋全新的木制“红房子”在龙门山间矗立。试营业到现在,账本上2万多元的收入让张红坚定了信心:重新开张!

  “不管是一分钱一块钱十块钱,只要有收入我就满足了。三五年后,龙门山一定会恢复。”张红一脸的自信。

  银厂沟已被列入灾后生态恢复重建核心区,今后3年其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总投资将超过14亿元。以银厂沟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修复,包括生态移民,封山育林,禁止工业大规模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系统修复等工程。

  从今年3月中旬起,彭州市将通过人工造林、人工点撒播、封山育林等方式,陆续在银厂沟等地实施植被恢复,20余万亩受损林地将绿景再现。

  绵延300多公里的龙门山脉断裂带,震前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更是大熊猫生活的故乡。震后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四川已打响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和土地整理复垦的攻坚战,蜀中大地将重现秀美姿容。


  昂首前行

  农历“龙抬头”那天,共和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骄子、我国唯一具备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五电”装备生产能力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从汉旺老厂区把第一台设备搬进了位于德阳市八角镇的新厂区,开启了新基地边建设、边生产的序幕。

  上百万平方米厂房倒塌或毁损,2000余台生产设备损坏,历经三代人艰辛建设的汉旺基地,在地震中遭受重创。危难之际,东汽人没有趴下!就在去年“5·19”全国哀悼日那天,东汽启运了震后首批产品;震后不到一个月,迅速恢复生产;重灾之年仍完成创纪录的108亿元产值,比上年增长13%;今年第一季度,东汽完成产值39.6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61%。

  投资50亿元异地重建的东汽新基地,无论从建筑的工艺布局,还是为未来预留的发展空间,都远非昔日汉旺基地可比,有望明年“5·12”之前提前全面投产。

  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说:“大地没有持续的灾难,而人类却有持续的进步!”他表示,东汽正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一个管理一流、技术一流、质量一流的新东汽,必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震不垮的巨人”!东汽精神鼓舞四川灾区工业企业加快灾后重建步伐。到如今,灾区98%的企业已恢复生产,重现生机。同时,四川抓住灾后重建这一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机遇,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规划未来产业发展,为科学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2008年,面对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对“多条战线作战、多种矛盾叠加、多种困难集聚”的严峻形势,四川人民没有放缓昂首前行的步伐,全省GDP仍同比增长9.5%。

  今年头4个月,包括地震重灾区在内的四川各地投资热潮涌动,一大批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遭遇地震和金融危机双重打击的四川灾区经济注入一股股暖流;第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15亿元,同比增长17%;地区生产总值2815亿元,同比增长10.8%。

  一年坚强不屈,一年艰苦奋斗,我们为灾区每一天的变化、每一步的发展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们深知,灾后重建的任务仍然艰巨而繁重,未来还会面临艰难险阻,但灾区人民绝不会畏惧,也绝不会退缩!他们正信心满怀,加倍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川人民正在书写历史,他们也必将被历史所书写!

 
         记者  贺广华  郑德刚  禹伟良  汪晓东  刘裕国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09年05月11日08:1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千年古羌寨,在原生态与现代化冲突中涅槃
下一条: ·传承文明 精神永在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即将召开·[邱月]本真性的困惑:汶川地震后北川羌族的文化展演和身份焦虑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 暨“一带一路”与河北传统文化研讨会隆重举行·关于更改“《民俗》周刊创刊九十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会议召开时间、地点的通知
·“《民俗》周刊创刊九十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号)·斯皮瓦克谈德里达《论文字学》英译本40周年纪念版
·震后8年,羌族文化美丽重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纪念
·钟敬文诞辰110周年纪念集出版·《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望者──钟敬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近日出版
·“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成立30周年纪念”会议通知·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报告会:集体合影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报告会:主持词·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报告会:会议手册(PDF)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