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羌文化保护后继有人
  作者:记者 曹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8 | 点击数:4867
 


  汶川大地震后,除了修建羌寨,羌文化中“软”的东西——— 羌绣、舞蹈等,也被及时拯救。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前夕,记者在北川擂鼓镇采访,处处感受到了羌文化的魅力。

  杨华武:组建羌族民间艺术团

  大地震让没有文字,靠口传心授、活体传承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了沉重打击。幸存下来的“能人”,招兵买马,加速组建民间艺术团,掀起羌文化拯救行动。

  杨华武是位村支书,今年46岁,曾在北川县搞过“舞龙寨羌族民俗旅游”,认识了很多表演人才。地震之后,他挨个给他们打电话,把分散在成都、重庆及绵阳各地的表演人才召了回来。慢慢地,他的艺术团成了震后羌族文化重新聚合的一面旗帜。不过,拯救羌族文化过程中也有不少困难,尤其是资金不足。杨华武说,团里一共43人,其中38人经常出去演出。场地一年租金十几万元。团里一个月工资4万多元,加上购置其他物品,往往到最后囊中羞涩,甚至入不敷出。“条件再艰苦,我们也要坚持下去。”杨华武一直为自己的行动感到自豪,“我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用实际行动告诉周围人,羌文化是看得见听得着的,以此感染更多的人来传承和保护羌族文化。”

  王官全:禹羌祭祀皮鼓舞传承人

  擂鼓镇中心广场,每天晚上都有人跳沙朗(锅庄)。领头的人叫王官全,今年已经57岁,是禹羌祭祀皮鼓舞传承人。

  地震中羌族文化受到重创,文物被毁,文字资料被掩埋损坏,更有一些文化学者、民间艺人在地震中遇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官全深切地意识到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在擂鼓镇政府组织下,他成立了禹羌文化中心,开办舞蹈培训班和羌绣培训班,拯救羌文化。

  王官全介绍,地震让他们一下子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现在跳舞的人越来越多,虽然动作不是那么准确,但这个氛围很重要。“充分地挖掘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向民间推广是我的责任。”(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本报特派记者 曹雷)

 

  文章来源:新浪网 2009年05月08日04:2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鲁南麒麟文化演绎百姓新生活
下一条: ·传承文明 精神永在——四川灾后一周年文化重建述评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
·[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
·[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
·[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