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一种古老的“影子”——环县皮影和皮影戏
  作者:景晶 编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30 | 点击数:6759
 

 
       环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地区最北端,居陕、甘、宁三省区之交界处。该县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近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在那曲折连绵的沟壑峁梁之中,星星点点地晃动着一种古老的“影子”——著名的环县道情皮影。

  皮影相传起源于西汉(前206—25)。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在位)的宠妃李夫人仙逝,武帝悲思不已。方士齐少翁为慰武帝,精心剪刻了李夫人的画像,晚上在一顶方帐中点起灯烛,映出宛如其人的影子。武帝在另一帐中远远地望去,李夫人摇曳生姿,栩栩如生。后来,宫中“秘方”渐渐传到民间,皮影戏由此产生。到宋代,皮影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娱乐形式。明清两代,皮影戏广为流传,并形成各具特色的众多流派。

刻制皮影的民间艺人

 

刻制皮影的民间艺人

 

环县清代皮影《石榴架》

 

环县清代皮影《石榴架》

  环县皮影戏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1987年在意大利演出时,被誉为“来自东方的魔术般的艺术”。

  皮影是皮影戏主要的演出道具,多用驴皮、牛皮、羊皮刻镂而成。环县皮影的制作工艺极其考究,皮子要经过浸渍、阴晾、刀刮等多道工序之后,才动手雕刻。制作时,匠人巧妙地利用以“镂空”为主的剪纸手法,先用铁笔将样稿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刀具或刻或凿。刻凿完后着色,以黑、红、黄、绿为主,热冷色对比强烈,使投影在亮幕上的影件颜色纯正绚丽。着色后还要出水,所谓“出水”,即熨平,传统的方法是将两块磨合无缝的砖烤热,把皮影用湿布衬垫,逐个夹放在两砖之间,一般需半小时。皮影出水后刷上清胶或清漆,用以保色,然后装上操作环杆。环杆通常有三根,分别装在胸部和双手上。

  皮影有人物花草、飞禽走兽、亭台楼阁、神仙鬼怪等等。人物的关节处用线或环联结,摆动起来十分灵活,特别适合表演武打等高难度动作。皮影人物的造型,可分为好人、坏人、文人、武人等,十分直观,一看脸谱就知角色。

  用皮影来演戏,是中国民间文艺中的一朵秀美的奇葩。

  环县的皮影艺人都是当地的农民,皮影道具制作及皮影戏表演已成为他们的家传产业。环县的皮影戏情节大都包含朴素的传统道德,它的内容劝人向善,提倡尊老爱幼,讲究信誉和忠诚,人物的善恶忠奸在其中一清二楚,例如表现地狱的戏告诉人们,在世上不做好事,就要下地狱受苦。皮影戏班子通常由五至七人组成,全部行当都放到一口木箱子里,一口箱子便是一个戏班子,整个环县有90多副箱子。据说,在中国还有皮影的十余个县中,环县皮影班子数量第一,所以环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皮影之乡”。

踏着雪野,皮影艺人们赶往请戏的人家。

 

踏着雪野,皮影艺人们赶往请戏的人家。

 

道教名山兴隆山,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独特唱腔就发源于此。

 

道教名山兴隆山,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独特唱腔就发源于此。

  戏班子中负责唱腔和操纵皮影的人是班主,班主必须有着良好的记忆力,每台戏的唱词都烂熟于胸。其余的人都属伴奏的后台人物,一般以四弦、二胡或板胡、唢呐以及渔鼓和梆子构成基本的音乐伴奏框架。

  环县皮影的唱腔与众不同,称为道情。相传这一特色来自环县一座著名的道教寺庙——兴隆山。兴隆山距环县县城50多公里,与陕西的定边县和宁夏的盐源县交邻。兴隆山是从唐代就开始兴旺的西北道教名山,当年有72座道观,终日香火袅袅,渔鼓声声,众道士“鸡鸣听三省,鼓板敲四方”,一边传道,一边念唱。皮影艺人们受道士传唱的影响,其唱腔变得与众不同,形成了有着独特个性与极高艺术价值的地方音乐——道情唱腔。

皮影戏表演

 

皮影戏表演

  环县皮影戏常在窑洞里演唱。窑洞里烛灯昏暗、影子摇曳,幕布上映出楼台亭榭、长袖佳人。渔鼓点点,铩锣声声,一个个精雕细刻的皮影人物逐一登场,在烛光的映照下活灵活现。唱腔高亢明朗又飘逸悠扬,带着浓郁的陇东民歌色彩。剧情到高潮时,鼓锣骤停,所有人在班主的统令下,帮腔高唱,高亢的号子极富感染力。

  文章来源:看中国网 2009-2-2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岭南记忆:高州木偶戏
下一条: ·山西吕梁古庙会上的绝技——岚县面塑
   相关链接
·[徐嘉抚]辽西皮影戏伴奏音乐的文化解读·[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吴新锋 胡港]甘肃泾川文旅景区中的西王母神话主义·[宗学良 李琦]甘肃永靖傩舞的黄河文化解读
·[杨志伟]新媒体在罗山皮影戏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
·[马娇娇]皮影戏民俗文化的嬗变及对乡村社会资本的影响·[马娇娇]执守与嬗变:当代关中地区皮影戏民俗文化研究
·[张敏]甘肃泾川武社火仪式过程与功能研究·[柴慧霞]甘肃庆阳北石窟寺戏台考述
·甘肃渭源:古老“光影”薪火相传·[王卫华 孙佳丰]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当代传承
·[吴凤玲]民众生活中的岫岩满族皮影戏及其传承保护·[周全明]生活的艺人与艺人的生活
·[晏周琴]甘肃省莲花山地域多民族共有的泉神信仰及象征意义·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19次学术大会“丝路民俗中的宝卷与甘州古乐传承”研讨会即将在甘肃张掖召开
·中国皮影戏的前世今生·[韩雷 刘宪]从本真性视阈看甘肃西和乞巧节的传承与展演
·8旬老人拍皮影40年 记录辽西山乡巨变·[王晓涛 朱吏]传统戏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