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首页民俗与教育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15位民间艺人走上矮寨中学讲台
——民族文艺排进日常课程
  作者:顾勇兵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6 | 点击数:7393
 

 
  4月24日,吉首市矮寨镇木叶唢呐和苗族歌舞编排民间艺人麻付保从该镇中学校长滕树林手中接过了聘书,威为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特聘教师,他的木叶唢呐和苗族歌舞编排正式编进学校课程表。当日,州内共有15名苗族民间艺人成为该校的特聘教师。

  州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朱俊杰介绍,这是我州首所将民族文化排进日常课程的学校。  

  滕树林介绍,矮寨镇地处吉首、凤凰、花垣、保靖四县市交汇地带,15680人中98%以上为苗族。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该镇成了一个苗族文化活动中心,目前共有3000余名村民组成的40余支民族民间风情艺术表演队,涉及苗歌、苗鼓、舞狮、武术、木叶唢呐、长号等民间文艺。但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苗族文化的某些特点和成分正在淡化消失。为了让这些民族瑰宝得到传承,矮寨中学从2003年开始,陆续将州内的民间艺人请进学校不定期为学生传授民族文化,并相继成立了苗鼓队、舞狮队、高脚马队、民间刺绣队等兴趣特长小组,不但丰富了师生课外生活,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年10月,他萌发了一个想法:将民族文化与学校艺术教育结合起来,聘请一批优秀的民间艺人进校教授学生苗族文化艺术。当月,滕树林委托矮寨镇文体站站长施云生寻访到了吉首、花垣的15名苗族民间艺人。今年4月24日,诙校给民间艺人正式颁发了特聘教师证书。这些特聘教师将按照课程表给学生讲授苗语、苗族文学、苗歌苗舞、民间绝技、传统体育、苗族建筑、苗族饮食、苗族服饰等的民族文化知识。

  今年42岁的麻付保为矮寨村村民,其祖上5代为苗法师,他自幼学习木叶唢呐、苗族歌舞、眼睛吊水等民间技艺,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民间文化艺术表演,获各类一等奖20多次。拿到矮寨中学的特聘证书后,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以前的徒弟就是一两个,现在有了这么多学生,这些从老祖宗手里传下来的好东西后继有人了。”  (来源:团结报 作者:顾勇兵)

 

 
 

  文章来源:中国湘西网 2009-04-26 11:18:5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传承走马故事 从娃娃抓起
下一条: ·乡土教材给乡村教育多一种选择
   相关链接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宋嘉琪]坚守本真和顺时而变: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双重选择·[曾榆净 梁莉莉]“看见”多重行动逻辑下的女性传承人
·[艾晶]优势视角下广西女性非遗传承人发展路径研究·[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
·[周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王历]非遗实践、传承者在非遗商业化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郑鑫宇]遗产地社区讲解员与传承人的互动性研究
·[杨文]知识生产与制度赋权:中国非遗传承人制度的当代实践·[涂慷]大美工匠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何华湘]网络时代非遗传播伦理问题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