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失传两千年《尚书》重现
  作者:记者 郭少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6 | 点击数:9417
 

·延伸阅读·

穿越!古文尚书!

 ■ 王晓熊  
 
新京报 2008-11-2 5:22:30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左二)与同事们在研究竹简。  新华社 郭海军 摄   

  近日清华大学公布了校友捐赠的2000余枚古代竹简,经专家比对,判断这批竹简为战国时期楚国的遗物。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各地均出土过重要的古代文献材料。而入藏清华的竹简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文献内容本身,都更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其中出现了解决中国学术史的最大疑案———《古文尚书》的线索。

  秦始皇为了实现国家对知识的垄断,下令焚书。项羽入关,又火烧咸阳。汉代初建,天下纷争,惠帝才废除了禁止民间藏书的“挟书律”。然而烬余之后,连宫室秘府之中,都没有几本藏书,于是政府设立赏格,鼓励民间献书,才有零星的村夫农妇不断发现尘封多年的竹简。而长于记诵的学士们也抖落记忆,用汉代流行的文字将儒学的重要经典一一复现出来。

  汉初人说,六经之中,受秦火之灾影响最大的是《尚书》。至汉文帝时,天下通晓《尚书》的只剩下一位前秦博士:山东伏生。伏生曾将这部经典藏在屋壁之中,但逃难归家后发现仅残存29篇。这段史籍中的传说不尽可靠,因为当汉廷派出精干的官员晁错去向伏生学习《尚书》时,90岁的伏生并没有把残存的竹简公诸于世,而是向晁错口授他所记得的篇章。东汉的卫宏在《古文尚书》序中说伏生的口音很重,必须通过女儿向晁错转译,而晁错的笔录当中更是有不少笔误。这份笔录用汉代的隶书写成,称为《今文尚书》。

  孔子的后裔孔安国曾接收过拆迁“孔子故宅”时发现的一批竹简。《汉书》上又说这批书是孔家旧藏。这就是所谓的“孔壁遗书”。这批书包括用战国文字写成的《尚书》,也就是《古文尚书》。孔安国将这批书献给武帝。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当时《古文尚书》没有如《今文尚书》一样成为“官学”。直至汉成帝时,才又有人想起这桩事来。当时一位才子张霸为了炫耀自己的才能,将《今文尚书》旧序加上一些《左传》的内容,拼凑了一部120篇的《尚书》进呈御览。成帝命人与内府所藏的古文比对,内容完全不合。犯了欺君之罪的张霸论律当斩,却被成帝惜材饶过,并将这部假尚书一并收藏。这是有关《古文尚书》的第一道历史烟幕。

  王莽乱后,两汉间的小学大师杜林也曾私藏过一部“漆书《尚书》”。但是经历过三国的动乱,这部用“漆书”写就的《尚书》也失传了。到了东晋时,一位名叫梅赜的人进献了据说是他收集到的孔安国的《古文尚书》,被立于学官。从此成为儒家经典。今天《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便是梅赜尚书与今文尚书的合编。

  宋代以后,不断有学者怀疑这部《尚书》的真伪。这部书的重要性在中国历史上无可取代,宋代理学先生们奉为金律的“虞廷十六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便出于《古文尚书·大禹谟》。清代学者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判“古文”为梅赜伪造,一时扭转了千年的定论。但其后,毛奇龄等学者奋笔反驳,至今200年矣,《尚书》的真伪争论还是没有平息。无论学者们如何细心考据,此前的所有研究都是在传世文献的细缝里索隐抉微。战国竹简《尚书》的出现,令研究者们能够像穿越小说中的主角一样,穿过重重的历史迷雾,回到秦火以前的时代一睹《尚书》的真容。前代学者毛、阎有知于此,恐怕都会再起于地下。

  (作者:王晓熊,上海,语言学博士)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京报2009-4-26 2:24:5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内蒙古加紧挖掘整理西部草原长调“古如道”
下一条: ·周文王临终遗言《保训》面世
   相关链接
·[吕书宝 陶丽丽]论民俗因子在解读《尚书》中的显影功能·[张明]传统节日的当代新变与重建研究
·[龚文君]从《五子之歌》看民生·战国竹简发现周文王遗书 学者:先秦历史更清晰
·周文王临终遗言《保训》面世·[刘国忠]《保训》与周文王称王
·[沈建华]《保训》所见王亥史迹传说·[李均明]周文王遗嘱之中道观
·[李学勤]周文王遗言 ·[赵平安]《保训》的性质和结构
·清华获该校校友捐赠的2100枚战国时期竹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