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拜黄帝,谷雨来时祭仓颉”,对陕西人而言,引以为豪的不仅仅是兵马俑、大雁塔等文物古迹,仓颉文化也为陕西成为华夏文明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添加了不可或缺的一笔。每年谷雨时节,位于陕西省白水县的仓颉庙都要举行传统庙会,人们聚集于此,举行盛大庄严的祭奠仪式,缅怀和祭祀文字始祖仓颉。
4月20日,谷雨,“中国·白水国际仓颉文化旅游节暨汉字之根祭祖大典”在白水县史官乡举行。
在这个被预期降雨的日子,白水县却天高云淡、阳光普照,仓颉庙外干燥的尘土被风掀起,数千村民迎着黄土赴会凑兴,仓颉庙在人流熙攘中备显拥挤。大爷们戴着白水县特产大框茶色晶石眼镜,大妈们围着白头巾,“中国·白水国际仓颉文化旅游节暨汉字之根祭祖大典”开幕式后的文艺演出和专场秦腔演出吸引他们从十里八村赶来,黝黑的面容在飞扬的黄土中宛如陕北高原浓重的油彩画。仓颉庙外会聚的数百来宾,身披印着“文化之祖,泽惠华夏”的黄色绶带,在围观村民好奇的目光中入场。
钟鸣盛世,号角迎宾,敬献花篮,仪仗入场,敬献贡品,祭祀仓颉,上香缅怀,恭读祭文,恭行三鞠躬大礼,乐舞告祭等祭拜仪式之后,“中国·白水国际仓颉文化旅游节暨汉字之根祭祖大典”正式开幕。
除了国内著名的汉字研究学者外,还有台湾、四川、河南等地的文字爱好者慕名前来祭拜文字始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以及社会各界万余人参加了大典。据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高规格祭拜文字始祖仓颉。
4月20日下午,作为“中国·白水国际仓颉文化旅游节暨汉字之根祭祖大典”活动“一式一展一游三会”的“三会”之一,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办,渭南市政府,白水县委、县政府承办的“中华汉字寻根之旅研讨会”在陕西省白水县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专门题字“中华汉字寻根之旅”表示祝贺和支持。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秘书长王大平,白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苏新会共同主持研讨会。
对待汉字
中国人有点“势利眼”
在主题为“挖掘、继承、弘扬”的研讨会上,赵世民、史金波、萧启宏、王文元、厉兵、李知文分别围绕“汉字基因学”“汉字对少数民族文字的重大影响”“汉字起源研究”“汉字的功能及对世界的影响”“珍惜汉字,尊重传统”等方面进行了发言和讨论。
五千年前,仓颉察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终结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新纪元。五千年后的今天,汉字仍然是人类历史上生命力最强的文字,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文字之一。汉字的发明不仅为人类的思维发展、文化繁荣、信息传递、文明演进立下了丰功伟绩,而且积淀了深厚的中国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汉字对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深远影响,是与会专家的共识。
中央音乐学院、清华大学MBA教授赵世民提出“汉字基因学”的观点。他认为,首先,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其次,世界文化的某些精华也融合在汉字里,因此,汉字可以说是文化的基因;再次,汉字在发展传播中,对物质的影响非常大,这使汉字成为有史以来人类知识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是文化的基因。
“研究汉字的源流有助于理解汉字的优越性。”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史金波开宗明义地表示,除大家熟知的汉字有强大的生命力、汉字有丰富的内涵、汉字具有超方言特质、汉文篇幅简约、汉字便于计算机传输等等之外,汉字还有三大优点:
一是汉字有巨大的辐射力。汉字对附近其他民族和国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中国周边国家如朝鲜、越南历史上也曾长期使用汉字,日本现在仍在使用部分汉字。汉字对国内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和使用有着更大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不少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制并使用了本民族文字,这不仅对各民族文化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光彩夺目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增添了重要内容。
二是汉字有超强的应变能力。在汉字流行的数千年中,中国大地上饱经历史风雨,朝代更迭,少数民族多次掌握全国政权,但汉字总是中国的主导文字,非但没有中断,反而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近代以来,社会发展迅速,信息快速传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曾遭到质疑。计算机初期应用时,汉字更是一度尴尬。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汉字巧妙地适应了计算机的应用,使汉字神奇地化险为夷,展示其应变的长处,令人瞩目。
三是汉字便于印刷。中国发明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对中国的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难以估量。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发明于中国有很多因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与方块式的汉字性质有很大关系。活字印刷术是使用大小相等的单个方块字排版印刷。将雕满方块汉字的木雕版按字横竖割开,便成为一个个大小相等的活字,这种活字很便于排版。这种活字可以用泥制作,也可以用木、金属制作。在发明活字印刷术时,这一点可能是发明者的重要启迪。是否可以说,活字印刷术在使用方块汉字的中国发明并非偶然,它与汉字的特性有直接关系。
在文字学家萧启宏眼里,汉字个个如黄金出土,白玉洗尘,放射出智慧的光辉。越研究汉字,越钦佩古人的智慧,每个字都有来由,每个字都可解释,所谓的文化人尤其应该加强对汉字的学习。对汉字的重新认识,是中华民族一个启蒙的开始。
“人们对汉字的态度基于对汉字能量的估计,这个道理如同人们对一个人的热情与否是基于对其社会活动能力的判断。” 萧启宏担心,不同的人对汉字的态度冷热分明,甚至,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汉字的来由和昭示了,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悲哀。他主张把汉字文化融入教学,“有些专家学者说,汉字规律难找,是死记硬背的象形符号,不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应该想别的办法。这是什么道理?计算机本来就是一种工具,工具不适应主体,不想方设法改进工具,反倒要修改主体去适应工具?真是莫名其妙。况且,实践已经证明,汉字在计算机时代仍有独特的优势。” 萧启宏坚信,汉字将会是世界上最好学、最有趣的文字,汉字必将成为国际社会未来的哲学符号。 (下转第三版)
北京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文元也提出了他的“汉字功能说”,“除了传递信息,汉字还有四大功能——哲学功能、信仰功能、政治功能、审美功能。”王文元分别列举了几个实例阐释汉字的四大功能。
从哲学上看,中西方对“利”的理解基于双方不同的哲学。西方认为,投入少、收益多就是“利”,中国则从字形上解释,用刀割禾就是“利”。
汉字具备信仰功能是因为古代的卜筮、祭祀、决定国家大事等活动都要使用汉字。从字形上看,汉字也有信仰的成分,比如为新生儿起的名字,寄托着其父母的信仰和价值观,曹操的名字就是如此。
古代每一次政权的更迭,都要改年号,年号寄寓了统治者的政治理想,后来这种风俗传到日本,日本天皇的年号大多是从《四书》里挑出来的字;古代的战争一般先发布讨伐檄文,檄文的好坏和力度对战争胜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汉字的政治功能还不仅仅在此,它还反映着君臣之间的亲疏远近,对亲信用小篆,对欲施责罚者用隶书,汉朝的皇帝对大臣的好恶在字体上泾渭分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俗语俗字层出不穷,但这些都经不住历史的考验。中国的诗词歌赋誉满全球,文言文具有超稳定性,高尔基就曾说过,只有中国才有文学,中国的文字之学使人在阅读后,获得无数快感。”王文元认为,汉字的审美功能是最被广为认知的功能。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09-4-25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