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哈尼梯田8年“申遗”路被开发拦截?
——云南省元阳县县长回应哈尼梯田乱收费问题
  作者:本报记者 王婧姝 实习生 贾兴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12 | 点击数:6172
 

 
 
《哈尼梯田》的实景演出 李明学/摄 

  关于哈尼梯田,本报曾经多次报道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近8年来,哈尼梯田一直走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道路上。同时,哈尼梯田也给云南元阳县带来了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今年3月推出的大型高原稻作农耕文化千人田野实景表演——《哈尼梯田》,更让元阳梯田的旅游业锦上添花。

  今年2月22日,哈尼梯田开始向游人收费。但是,与哈尼梯田的山水风光形成较大反差的是,游客普遍反映被开发的哈尼梯田存在乱收费、卫生条件差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阻碍了哈尼梯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申遗”道路。从3月底到4月初,这些问题引起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及云南地方媒体的关注。一时间,哈尼梯田在保护和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屡见报端。

  4月8日,云南元阳县县长张宏接受本报采访,代表县委、县政府首次回应哈尼梯田乱收费问题。


  媒体关注


  一、过度开发是否会影响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两个月前,全国闻名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正式向游客征收门票,此举引发极大争议。在走过长达8年的“申遗”之旅后,哈尼梯田已经抵达事关成败的“节点”,而过于迫切的旅游开发是否会毁了8年来的努力?

  ——新华社:《八年“申遗”未果  旅游热浪“烤问”哈尼梯田》  

  自从两个月前梯田景区开始收费,争议声便从未消失。

  有人认为,尽早进行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符合当地百姓急于脱贫的愿望。但更多的声音则表示了担忧:担心商业化运作不当“毁了美景”,更担心盲目开发导致“申遗”泡汤。

  有媒体调查称,哈尼梯田已经出现“空心化”现象。随着城市文明的“入侵”和哈尼梯田区人口的剧增,一些哈尼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越来越缺少认同感,越来越多的哈尼青年人走出大山打工挣钱,有的梯田甚至已经“抛荒”。

  ——工人日报:《云南元阳梯田收费起论战》

  二、公司围栏收费,群众有意见

  作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的云南哈尼梯田堪称世界上最壮美的梯田景观。最近一段时间,云南世博集团在这里搞起了圈地开发,农民家的梯田美景不再对游客免费了。

  这里原本是一处站在路边就能观看的开放景观,现在因为新设的铁栅栏而变成了封闭的景区,想看一眼这里的梯田,每人每次30元。哈尼梯田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季节、角度,甚至一天内不同的时间段,都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奇异景致。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现在观看日出、日落等梯田不同角度的3个最佳地点,每换一处都要收费30元。记者随后来到另外两处收费景点多依树和坝达。在坝达景点,除了一个简易房搭盖起的收费亭外,记者没有看到任何景观设施。

  ——中央电视台:《云南哈尼梯田:移步换景  处处收费》

  三、收费之后,景区管理并不到位

  3月22日,一群台湾游客在4个收费景点之一的老虎嘴内很生气,“门票都收了,怎么还收1块钱的卫生费?既然要收,那卫生得好好搞吧?怎么景区里头还那么脏?!”

  ——新华社:《八年“申遗”未果 旅游热浪“烤问”哈尼梯田》

  四、居民自己收费,媒体质疑其合法性

  据悉,元阳4个景点中,仅有箐口村收费得到州发改委批准,其余尚未通过。另外,据记者多方了解,云南世博集团在考虑收费的同时未充分照顾到当地村民的利益,在一份旅游开发协议中,世博集团给予每个村委会及每户村民的相关补助很低;于是,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元阳县村民致富心切,他们乘机拿出小板凳摆在自家田间地头,向游客收取10元、20元不等的“参观费”,一些“现代设施”也被村民零星建盖起来,这严重影响了哈尼梯田的声誉和景观。

  ——新华社:《八年“申遗”未果 旅游热浪“烤问”哈尼梯田》


  官方回应


  云南省元阳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哀牢山南部的哈尼梯田历史悠久,据汉文字史料记载就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哈尼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四度同构的人居环境和农业生态系统,与哀牢山特殊的自然景观、红河谷浩瀚的云海,形成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世界农耕文化中壮丽、雄伟、独特的奇观,呈现出“山间沟水如玉带,层层梯田似天梯”的人间仙境,令无数中外游客倾倒,被人们赞誉为“中华风度、世界奇观”。 

  采访中,张宏县长说:“自3月26日以来,新华社、央视2套、央视新闻频道等媒体,对哈尼梯田的保护和开发,特别是对2月22日试行收费管理后的情况进行了报道,体现了媒体对哈尼梯田的关注。这些集中、全新的报道,为哈尼梯田的保护和开发提出的建议及批评,也是县委、县政府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目前正在面临和重点关注的问题。”

  日前,元阳县委、县政府针对媒体反映的4个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分析和研究。与只保护不发展的观念恰恰相反,县委、县政府的观点是:不能把保护和开发对立起来,而应把两者高度统一。只有更好地发展,居民能够得到实惠,哈尼梯田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才能有力地促进“申遗”。

  早在2006年,元阳县就成立了哈尼梯田保护和发展管理委员会,统筹哈尼梯田的保护和开发工作;2008年5月,又在全州首次成立了哈尼梯田管理局。2008年,县委、县政府转变观念,引进公司管理,与云南世博集团合作,共同组建了“云南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开发公司”,对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域元阳县进行旅游开发,共同参与开发梯田旅游。本着“梯田得到保护,群众得到发展”的原则,加快旅游产业的配置。目前,保护哈尼梯田的进一步措施是:县委、县政府和景区内的4个乡镇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明确各乡镇梯田保护的责任;开展切实的保护工作,如退耕还林、加大农村水利建设、严打违法用地,修复哈尼梯田的自然生态环境;争取到中央2100万元的保护资金支持,主要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景区管理、垃圾储运,旅游道路的建设、蘑菇房的恢复、农田水利的保护建设。“目前,这些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张宏县长说。

  关于收费问题,张宏县长介绍: 2008年,根据云南省发改委相关规定和要求,哈尼梯田的收费标准,按程序经过了县发改委批复,符合云南省发改委的规定。这在央视的报道中并没有反映。

  2009年2月22日,哈尼梯田试行收费管理运行。3月7日,县政府专门听取了公司和景区所在乡镇的收费试运行情况汇报,针对哈尼梯田管理不到位、群众占位乱收费现象,组成由4名县级领导带队的4个工作组,对4个景区的经营管理秩序进行规范。3月12日,县委、县政府和公司与景区所在的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800余户群众签订了《梯田景区保护与开发协议》,3月14日检查中景区未再出现占位收费的“费中费”情况。协议规定,政府每年分两次扶持景区居民小组一定的资金;对于景区内保留了蘑菇房的居民,每年每户专门给予一定的维修资金;以前毁坏的蘑菇房,现在愿意恢复的,每户补助4000元,修复后可以继续享受传统民居修补费的待遇;由公司征地出钱,统一设点建设经营场所,由居民自己开展景区小商品销售;每年每个居民小组安排5户居民到旅游景区开发得好的地区如丽江、大理考察学习;卫生方面,安排一定的卫生清理经费;把媒体反映多的多依树景区、坝达景区和勐品景区优先整合资金保护建设,对景区进行保护性开发。

  张宏县长认为,目前哈尼梯田面临的问题是:经营管理不到位、卫生日常清理不过关、基础设施建设(如看台、停车场等)不够完备,还有个别景点如老虎嘴等,有群众自己推销旅游产品的现象。

  采访最后,张宏县长说,媒体所报道的有些问题,在哈尼梯田4个景点试收费管理开始几天时是存在的,希望媒体继续给予哈尼梯田更多的关注和报道,而县委、县政府也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景区管理经营秩序、服务秩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最终目的是把哈尼梯田景区建设成最美、最快乐的风景名胜区,早日实现“申遗”目标。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4-1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文化传承还是商业炒作?
下一条: ·一个古村落旅游经营权的争夺战
   相关链接
·[邹东子]在“人类世”中寻找菌子的智慧:云南菌子文化的三重隐喻·[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
·[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
·[黄慧慧]云南大理巍宝山道教壁画的文化产业化探析·[白莉 郁露]AGIL模型下云南澜沧老达保歌舞传承策略研究
·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
·[张多]践行“大文化遗产”观:活态遗产多类型协同保护的中国经验·[张多]以“大遗产观”推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格局:来自红河哈尼梯田的再在地化实践与中国经验
·[董秀团]云南白族大本曲曲目创编与演述的“在地化”实践·[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 第三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成功举办·[张多]基于文史传统的交叉学科实践
·[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