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田横祭海民俗简介
田横是青岛即墨东部沿海一个沉淀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滨海古镇,因秦末汉初田横及五百义士而得名。这是胶东半岛一个山海风光旖旎、民俗风情独特的“世外桃源”,浓郁而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折射出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
从“上网节”到“田横祭海”
每年谷雨前后,田横渔民在修船、添置渔具等生产准备工作就绪后,把渔网抬上船,便开始祭海,俗称“上网”,是为“上网节”。这一天如同我国传统的春节,是渔村最热闹的日子。由于节日规模一届比一届大,节日内容越来越丰富,2006年的参与人数已达30余万人。2007年更名为“田横祭海节”,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的海洋节之一。
原始的祭海仪式
因山东沿海各地邻东海,供奉东海龙王敖广,田横一带主要是祭祀龙王。神话传说中,龙王是水里统领水族之王,田横镇沿海各村均建有龙王庙,庙里龙王尊像坐中,赶鱼郎、帐先生侍两旁。渔民祖祖辈辈在海上漂泊,以前由于生产能力条件有限,多海难事故发生,为寻求精神依托,出海前总要挑选一个黄道吉日,祭祀祈求龙王保佑海上平安丰收。随着南北方海上商贸活动的频繁往来和诸多民间传说在田横当地的广为流传,妈祖文化渐渐传入田横一带,渔民祭海又多了一些供奉的神灵:海神娘娘、孙仙姑、赶鱼郎等。
★祭海准备★
选三牲 猪以黑毛公猪为佳,越大越肥越好,宰杀后,只留脖子上的一撮黑毛(意为全猪),将猪充气后,脸抹胭脂,头戴红花,在猪背上披挂一层形似渔网的板油脂皮,寓意是希望一网下去可捕到肥猪般的鱼。打扮好的猪绑在红漆长方矮桌上,使其昂首站立。公鸡要选个头大,勇猛善斗的红毛公鸡;鱼要用大个的鲈鱼,最小要在三四斤以上,大的有十几斤重。祭海的前一天,备好三牲。
蒸面馍 面馍是山东沿海地区逢年过节蒸制的面制品,俗称大馒头。祭海前四五天,渔家媳妇们便忙碌着走东家、跑西家商议新一年面塑的别致花样,直到称心如意才开始动手制作。面塑大小不一,一般每个在三四斤左右,有仙桃馍、盘龙馍、圆花馍等多种。盘龙面塑,俗称神虫、升虫(取神升之意),其有头眼身尾,选型生动,五彩涂绘,神采奕奕。这些面馍用食用染料描绘出颇具特色花样,生动形象、寓意丰富。面馍的制作非常讲究,选用上等面粉,发酵之后加入白糖,反复揉面,揉的次数越多越好。蒸的时候必须把握好火候,欠火候则蒸不熟,火大了馍皮易破相。面馍蒸好后上彩,然后摆放在用柳条编成的大簸萝里。田横镇每年都有出色的面塑作品被全国各地收藏,如今在厦门湄州岛妈祖庙和青岛的天后宫内均摆有田横镇的祭海面塑作品。
写太平文疏 祭祀前,要用黄裱纸书写“太平文疏”。太平文疏多由德高望重的人来写,写时为表示虔诚,要点上一炉香。写后仔细叠好,以备祭祀时使用。
写对联 除了春节之外,田横渔民在祭海时也要写对联、贴对联,多由本地书法好又善于编对子的人来写,内容一般是“风调雨顺,满载而归”“力合鱼满仓,心齐风浪平”“海不扬波,水上太平”等等。贴在主桅杆上的对联是“大将军八面威风”,贴在二桅杆上的是“二将军威风凛凛”,贴在后桅杆上的是“三将军顺风相送”,贴在船头上的是“船头无浪行千里”,贴在船尾的是“船后生风万里行”。
装饰龙王庙 每年祭海前,渔民们都要重新把位于村东海边的龙王庙打扫装饰一番,在龙王庙悬挂新制作的大红灯笼,各家各户在影壁上贴满红彤彤的对联。装饰龙王庙所需的费用由各船户均摊。
扎松柏门 龙王庙前的松柏门为重檐式,宽十余米,高约八米。先用木杆扎好框架,然后用新砍来的松柏枝装饰起来,松柏门上层悬挂有匾额,两边是二龙戏珠和鱼跃龙门等图案的横额。整个松柏门满布灯彩,配有大红对联,显得壮观气派。
搭戏台 祭海时演戏用的木制简易露天戏台,搭在与松柏门相对的海滩西头,祭海过后便拆除。
★祭海仪式★
列 船 祭海当天一大早儿,各船老大要将贴好对联、插好彩旗、摆好网具的船只开到村前栲栳湾,横排成船尾朝岸、船头朝海的船队,然后下锚定位。远远望去,晨曦中近百艘渔船整装待发,蔚为壮观。
摆 供 早上7点左右,渔民们便开始以船为单位摆供,二三百张供桌排成行,桌面上铺垫红布以示吉庆。在各船主的指挥下,渔民忙着摆放面馍、猪、鸡、鱼、水果、烟酒糖茶、点心、鲜花等供品。每组供桌前架立一束用竹竿绑扎成的几米高的“站缨”,站缨是渔船下海的标志。同时还要将一挂挂大红鞭炮升上高空,等待祭海时辰的到来。
祭 奠 良辰吉时一到,上千挂鞭炮在村头海滩上同时燃放,瞬间,整个海湾沸腾起来。渔民们开始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焚烧“太平文疏”,祈祷海事平安,渔业丰收。各船家往空中大把地抛撒糖果,妇女儿童们抢成一团,当地民俗说,谁捡到糖果多谁就福多,谁家鞭炮响声大,谁家当年的渔业就兴旺。
祭海期间,方圆几十里的人们以及渔民的亲朋好友,都相约前来观看,周边地区的渔民也前来龙王庙还愿,一些商贩设摊销售土产品、民间工艺品、衣物和食品,外村的小杂耍班子也前来表演卖艺,海滩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绝。
唱 戏 祭海唱大戏讲究连唱三天,由村里各船家出钱请烟台、青岛或莱阳的戏班子,上演的剧目大多为传统京剧。秧歌、龙灯、旱船、腰鼓等民俗表演,场面热闹,渔民一年的劳作疲惫好像也随之散失。
聚 餐 祭奠仪式结束,过去都是渔民在船上聚餐,并欢迎行人来船上吃鱼吃肉喝酒,来的人越多,表明来祝福的人越多。现在是在家里设宴,款待前来参加祭海仪式的亲朋好友,祭祀时用的三牲、酒、面馍成为聚餐的主要食品。渔村家家煮肉炒菜炖鱼,无论是否相识,只要前来参加,渔民都热情相待,一起“喝酒吃大肉”,但特别忌讳说“破”、“翻”等不吉利的字眼。祭海后的第二天,渔船便出海捕捞,开始一年的渔业生产。
端出贡品
挂鞭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 来源:人民网 2009年03月21日1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