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待发
人民网青岛3月21日电 (记者 宋学春 乔丕亮 ) 今天,2009即发中国·田横祭海节在山东省即墨市田横镇隆重举行。一头头披红戴花的大公猪和一个个造型栩栩如生的大馒头摆放供桌前,1000多挂红彤彤的鞭炮一起燃放,200多艘渔船竞相劈浪启航,中外游客慕名挤进小渔村,同渔民一起喝酒吃肉,听京剧大戏,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听专家学者谈论古今文化,看齐文化主题晚会,体验原汁原味的渔村民俗风情。据了解,近三天,2009即发中国?田横祭海节已经吸引了15万中外游客前往观赏,带动田横及周边地区实现增收3000余万元。2008年,田横祭海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祭海节3月22日结束。
今天清晨,太阳刚从海平线升起,即墨市田横镇周戈庄村就热闹起来:三五成群的渔民喊着号子,抬着一头头披红挂彩、几百斤重的贡猪,喜逐颜开地赶往龙王庙前摆供。只见一张张供桌上摆满了彩色面塑、鱼虾贝参、水果等祭品,桌前的红漆矮桌上,一头头黑毛公猪昂首向前,一只只红冠公鸡精神抖擞。渔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把千余挂大红鞭炮升上高空,与海边龙旗猎猎的渔船遥相呼应。
上午8时许,尽管天气还有丝丝凉意,但是海滩上已是人山人海,四乡八疃的渔民和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翘首期待着观赏享誉盛名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田横祭海。9:58,良辰吉时到,祭海典礼正式开始。当激昂的远征号角吹响,深沉嘹亮的渔家号子唱起来,大红锣鼓敲起来,一个个身穿古装的渔家汉子郑重地请出金光闪闪的龙王,贡奉供品,并向龙王敬香。震撼人心的音乐中,百余名田横渔民高举酒碗喊诵敬酒歌,一群群渔家后生抬着花生、核桃等五谷食粮向大海献祭。古朴深邃的祭海文诵读后,祭海仪式正式开始。一时间,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渔民们纷纷点燃“太平文疏”,虔诚祈福。只见船老大们大把大把地往空中抛撒糖果,众人抢成一团,当地渔民称“谁抢得多,当年准交好运”。欢乐声中,一挂挂千万响头的大红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仪仗旗手布阵,金黄色的祈福龙旗迎风猎猎,祭海仪式推向高潮。
据介绍,即墨田横镇祭海民俗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每年谷雨前后,渔民们在修船、添置渔具等生产准备工作就绪后,选个黄道吉日把渔网抬上船,便开始祭海。历经500年的传承洗礼,特别是近年来经过当地政府的精心策划、包装和推介,田横祭海节已发展成为全国渔文化特色最浓郁、原始祭海仪式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俗盛会。每年都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及全国各地的民俗、经济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慕名前来。
祭海民俗能流传 500多年直今,是因为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活动。祭海民俗更好地激发了民众参与的热情,还原了祭海节自身的民俗特色。“过去的祭海节,年年祭拜‘龙王’,龙王长什么样,谁也没见到;如今的祭海节,我们感谢政府,是政府的帮助,让渔民富裕了起来。改革开放30年来,渔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戈庄村渔民刘延松说,他们家世辈都是渔民,从祖上起,就对“龙王爷”非常虔诚。“那时候拜得比现在勤,头磕得比现在响,可谁也从没真正富起来。现在的日子,老辈人想都不敢想。这都是赶上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啊!”
传承500多年的祭海民俗见证了山东省即墨市这座文化古城的历史变革,人海相谐的现代文化节庆让即墨人民在历史遗存与现实价值中找到了契合。诸如田横祭海节、鳌山柿子节、即墨之夏、十月礼赞等在时间上的延续,空间上的共存,形成了一座城市特有的传承、开拓、融洽、创新的文化气质和文化精神,这种精神依附于盛典这一载体,正逐步成为推动即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 来源:人民网 2009年03月21日1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