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音影图文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音影图文报道

[新华纵横]喜迎藏历新年
  作者:CFN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25 | 点击数:10170
 
 话说藏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藏历新年
 
2009年02月08日 11:06:30  来源:西藏日报
 
 
 
卖年货的阿佳,笑开颜。
 
    尽管距离2009年藏历新年还有十多天,但是古城拉萨,早已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图为卖年货的阿佳笑开颜。(图片来源:西藏商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藏历年是藏族的传统佳节,和世界上众多民族一样,庆贺新年的光临,是藏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事情之一。雪域高原节日中最富魅力、最具有特色的也算藏历新年。藏历新年浓缩了藏族人民的心理,表达出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年辛劳后收获的喜悦,是对果实的尽情享受,是人的能力与智慧的自豪展示,是藏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一曲赞歌,是藏族人民迈向未来、迈向新生活的集会、誓词和宣言。
 
    藏历新年从藏历元月1日开始,15日结束,持续15天。古时候没有藏历,人们认为桃花一开就算新的一年的开始。现在的藏历起源于公元1027年,从此,藏历的第一天固定为藏历新年。临近藏历新年时,家家户户都忙于准备年货,类似汉族的春节。藏历正月初一,男女老少一见面便互相道一声“洛萨扎西德勒”(新年吉祥如意),孩子们燃放烟花爆竹,大人们喝青稞酒和酥油茶,互相祝福新年。城乡都要演出藏戏。牧民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通宵达旦。节日期间还要举行赛马、射箭、角力比赛等。初二开始,亲朋好友互相拜年,持续五至七天。
 
    以藏族为主体的西藏各族人民,为了欢度藏历新年,一般从12月初就开始操办供、吃、穿、用的各种年货。藏历12月29日晚饭前,要在打扫干净的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点上“吉祥八徽”图案;在大门上用干面粉画象征吉祥的万字符;还有的在房梁上点很多白粉点,表示粮食满屋。29日晚,一般都要吃“古突”(即面圪瘩)和作驱邪的活动,象征除旧立新,消灾免祸。
 
    12月30日进入除夕这天,各家各户的厨柜或桌子上都放有层层垒起的各种油炸果、装满小麦和糌粑的“卓索切玛”,青稞苗、涂有各种颜色的绵羊头或面捏绵羊头、糖果、酥油茶、青稞酒,这些东西作为供品放在佛堂和神像的下面,以表示自己的虔诚。还要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试穿新衣、家庭主妇将煮好的“观颠”(放有红糖、碎奶渣的青稞酒)于午夜时分送给睡在被窝里的家人喝。
 
    除购置吃喝玩乐的年货外,家家户户都要精心制作“卡塞”,“卡塞”是一种酥油制作的饼干,分为耳朵形、蝴蝶形、条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涂以各种颜色,裹以砂糖,既是装饰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塞”的品种花色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在节日里分外引人注目。临近藏历新年每家每户还要制作“卓索切玛”五谷斗,即在绘有彩色花纹的木盒左右分别盛放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巴,上面插上彩色的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祈祷来年五谷丰登。
 
    新年初一早晨,家庭主妇要到水井或泉边撒“卓索切玛”,背回第一桶洁净水,让全家人起床洗脸并饮饱牲畜。待老小依序坐定后,母亲便端起“卓索切玛”五谷斗,向全家祝福:“扎西德勒彭松措”(祝吉祥如意又圆满)。于是全家每人抓一点斗中的糌粑对空抛撒,品尝少许并回祝:“阿妈巴珠贡康桑”(愿慈母安乐又健康)。相互祝愿后,大家就喝“卓突”(放有碎肉骨头和碎奶渣的麦粒粥等)。
 
    新年的第一天一般不串门,第二天开始走访亲戚朋友家,相互请客。这种相互拜访和自娱性的文艺活动要持续五至七天。过年期间,有条件的地方都举行赛马、射箭、赛牦牛、长跑、打古尔朵、唱山歌、弹六弦琴、跳舞、看藏戏等娱乐活动。 (拉 珍)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华社 2009年02月22日 16:52:5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西藏百姓互道“扎西德勒”欢度藏历新年
下一条: ·藏历新年:传统与现代共存
   相关链接
·藏历新年:传统与现代共存·西藏百姓互道“扎西德勒”欢度藏历新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