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学家称,“闹”元宵掀起春节后的娱乐高潮
新华网沈阳2月8日电(记者 魏运亨)2月9日是传统的元宵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说,传承了两千多年的“闹”元宵掀起春节后的娱乐高潮,人们赏月观灯,竞猜灯谜,吃元宵,耍“百戏”,彻夜狂欢。今年是元宵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头一年,各地在传承的同时丰富创新,让元宵节更“牛”气更热闹。
乌丙安说,农历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早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东汉明帝笃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并令官府百姓都挂灯。祭祀、礼佛、民俗三项活动叠加,使元宵节越过越热闹,规模越来越大,节庆时间越来越长。汉代仅1天,到唐代已变为3天,宋代则长达5天,明代更是从初八点灯到十七落灯整整狂欢10天。清代节庆时间虽然有所缩短,但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乌丙安指出,除夕和正月初一过大年,虽然是中国人最重视的全民节日,但传统上是以家庭为单位欢度的,而且祭祀祖先神灵也强调庄严肃穆。元宵节则不同,它是所有传统民俗节日中唯一以“闹”(欢乐热闹)为核心内容的,讲究的是走出家门普天同乐。封建社会平素不允许抛头露面的年轻女性,元宵节也可以在灯火下载歌载舞,甚至会一会情人。
乌丙安告诉记者,除了汉族之外,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锡伯族、藏族、纳西族、瑶族、畲族、布依族、黎族和仡佬族这16个少数民族,也有过元宵佳节的传统习俗。如今,随着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元宵节已成为全国的共同节日。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9年02月09日 07:21:31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