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山高歌远——走进吕家河民歌村
  作者:记者 熊海泉 通讯员 刘甲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7 | 点击数:7486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丹江口市官山镇地处武当山西南麓,境内有个吕家河村,村中能唱千首民歌的有4人,能唱百首以上民歌的有124人,全村182户749人,家家都有唱歌人,在该村还发现了长篇叙事诗30多部,吕家河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1999年起,吕家河民歌经《湖北日报》、《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后,逐步被世人所认知,引起海内外民俗学、社会学的专家学者重视,纷纷进山前来观摩、考察。韩国民俗学会会长江陵大学教授姜腾鹤、德国学者德博拉舒曼和加拿大学者路易斯来村考察中国汉族原生态民歌的演变和传承,日本京都外语大学佐佐木伸一教授在吕家河村结束考察后题诗一首“古国大唐是中华,神州六月遍地花,采风三访吕家河,山村古韵颂风雅”。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副教授陈连文在其文《发现吕家河民歌村的学术意义》一文中写道“吕家河民歌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而不是僵死的古文化化石。只有这样的民歌村,我们才真正进入一个完整的民歌文化生态环境,才能全面认识民歌的全部社会价值。”

     2002年10月北京大学把吕家河村定为民间文学实习基地。近年来,官山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7年6月,省政府将吕家河民歌列为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吕家河民歌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有4名老歌手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

     沉寂数百年的吕家河民歌时逢改革开放的春天,焕发出青春的活力飞出大山。去年5月,受北京大学邀请民歌手走出大山走进京城登上北大讲台演唱讲述吕家河民歌、民俗文化,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今年,官山镇还选送了两批共30名农家子弟到十堰市艺术学校深造,系统学习音乐、旅游知识,传承民歌民族文化。随着当地农业经济向旅游经济转变,官山镇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和我省全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的实施,数百年来蕴藏在吕家河民间的民歌将传播的更远,就像村前奔流的清澈河水流向山外,汇入汉江,奔向大海。     (记者 熊海泉 通讯员 刘甲林)


 

  文章来源:荆楚网 2009-02-04 06:2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复旦大学民间文学与民俗学学位授权点简介
下一条: ·[万建中]我国民俗学教育与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相关链接
·[马丽莎]东乡族口头歌谣的演说场域分类研究·[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国太]革命文艺的“生成”:川陕苏区红色歌谣创编机制研究·[解乐乐]渔业历史文化的镜像:《山东省渔民歌谣集解》研究
·[李盛]文艺现代性的中国实践·[程梦稷]从“新国风”到“歌谣学”
·[王渭清]"非遗"保护视野中的宝鸡民间歌谣·[王敏琪]民间文学视野下歌谣的比较研究法
·[曾越洋]喝彩的“污秽”和认知构建·[湛晓白 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
·[程梦稷]是谁作此预言签:民间文学视野中的古代谶语歌谣·[王均霞]眼光向下的性别回应: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中的歌谣与妇女
·[张志娟]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廖元新 万建中]学术史视角下歌谣与生活的关系
·[崔若男]术语互译:ballad的汉译与歌谣运动研究·[李素娟]程式化表达:词语、句法及主题
·[张志娟]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袁瑾]民众的诗情:歌谣研究70年综述
·[李翠含 吕韶钧]游戏仪式与文化象征·[李传军 罗含]表彰隐藏的光辉:歌谣运动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建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