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春”
2月3日,为迎接农历立春节气,北京东四街道办事处依照民俗,在社区举办“报春”活动,
让这一消失近百年的传统活动在胡同里热闹上演。图为在东四四条胡同“春官”和“春吏”
带领腰鼓队为社区居民“报春”。 郝飞 摄(新华社发)
本报讯(记者 刘冕 通讯员 喻巍)“春来了!”昨天,嘹亮的喊声响彻东四四条胡同,已经消失了近百年的“报春”活动在这里“复苏”,老习俗配上新谱的《赞春颂》,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欣赏。东四街道表示,今后每年立春前一天都将开展此项传统活动。
昨天上午9时许,东四四条胡同里,两位身着中式服装的老者手持小锣,边敲边高喊着“春来了”,身后鼓乐齐鸣,两位居民手持精美春牛图剪纸,沿途派送。不少居民闻声走出家门探头观望,有些路人则干脆加入到喜庆的队伍中,为每个人送去春天的祝福。“这是我们为了迎接2月4日的立春,特意恢复的传统‘报春’活动。虽然是‘改良版’,但是向大家传播喜悦的目的没变。”东四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一敲风调雨顺,二敲国泰民安,三敲五谷丰登……”昨天,扮演春官的汪相贤老人已经年逾古稀,他口中的《赞春颂》吸引了不少路人的关注,大家边听边兴奋地交流:“以前还真没见过这种民俗场面,看着挺新鲜!”“说得切题,现在就是咱北京的春天啊!”“如今北京发展越来越快,我们住在传统的胡同里,享受着天然气等现代生活设施的便利,真是天天过春节。”
所谓传统“报春”,是指立春前一日,两名艺人扮成“庄稼人”,一称春官,一称春吏,鼓乐仪仗队担任引导,沿街高喊“春来了”,向大家传达春天即将到来的讯息。据史料记载,从宋代起,报春就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报春’一般是在城市东侧举行,代表太阳率先照到的地方。”北京民俗协会副秘书长崔普权说。
追溯北京最近一次“报春”活动,还是1910年在东直门附近举行的。崔普权解释,“当时正逢时局动荡,因此百姓希望通过这一习俗祈福。但随着后来战乱等原因,这项活动逐渐销声匿迹。直到今年,消失了近百年的“报春”声才再次在东四胡同里回荡。
其实,除了报春,近年来打春牛等传统习俗纷纷“露头”。“最近两天,我已经接到近10个社区的咨询电话,希望举办特色民俗活动。”崔普权分析,随着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尤其是近年来全世界都盛行“中国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吸引来越来越多的观众,端午等传统节日被定为固定假期,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也纷纷“复活”,这样不仅使传统风俗得到延续,而且满足了百姓的文化需要。RJ207
来源:北京日报
文章来源:新浪网 2009年02月04日09:26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