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创意春节:能否带来年味的回归?
  作者:记者 曹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3 | 点击数:4070
 



    在专家和国人疾呼,年味越来越淡的时候,一些市民开始摈弃群发短信,自创一些创意短信发给亲朋好友;一些网民发起网络春晚,诠释来自虚拟社会的春节解读;而一些商人则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春节中,受到年轻人的热捧。

    这些春节创意,将带来年味的回归,还是对春节传统的误读?

    自创祝福:不让复制冲淡真情

    随着资讯时代到来,春节发送祝福短信越来越成为人们一种习惯,廉价的短信、电子贺卡等祝福手段让节日祝福更便捷。

    交际范围扩大是催生祝福群发的另一重要因素。民俗学家刘魁立认为,现代人的交际范围越来越广,所有亲朋好友亲自见面、亲自拜年难以做到,于是,图便利选择群发短信祝福被人们迅速接受。

    尽管祝福群发的理由很多,然而,同质化祝福冲淡真情,已引发不少人的忧虑。不少市民在感叹祝福群发没意思的同时,又无奈地也在群发祝福。

    同时,也有部分厌倦群发“祝福”的人开始重新定位节日祝福。细心的人会发现,与前几年多雷同短信相比,今年的原创短信多了。银川市民李涛说,我不会转发短信,转发短信看起来总让人感觉是应付了事,而且除夕、初一两天收到上百条的短信,谁记得是谁给自己发过短信了。

    沉寂多时的拜年贺卡也悄悄归来。收到当年一寝室同学从北京发来的拜年贺卡后,银川市民黄晓兵感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收到手写的贺卡了,熟悉的笔迹、熟悉的文字,让我感觉又回到了大学校园,感觉很真实。多年后翻出来看,还会感到一股温情扑面而来,短信却不易保存。”

    刘魁立认为,原创短信增多是必然的,转发、群发祝福不是不可用,但不值得称赞。对不同的人发送祝福,应该有特有的情感、特殊的话,这并不在于措辞的巧妙,而在于情感的真挚。所以建议在拜年祝福时,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情感,这样别人在收到祝福的时候会像和你聊天一样亲切,一样感动。

    网络春晚,虚拟社会的春节传统文化解读

    近几年来,“网络春晚”每年都吸引着广大网民的眼球。而今年春节随着多台“网络春晚”的台前幕后被相继曝光,“网络春晚”更是成为了网络和媒体热词。

    今年的“网络春晚”竞争不可谓不激烈,10来台“网络春晚”相继上演持续刺激着网友的眼球。

    “网络春晚”必然离不开春节和网络一古一今、一传统一现代两大文化。似乎原本背道而驰的两大文化却在春节这一节点上利用网络结合了。

    网友可以说是一个有独特文化的群体。纵观今年的“网络春晚”,无论是明星网络新春拜年,还是展现运动健儿和睦家庭,还是亦幻亦真的网络直播晚会,都有中国春节文化元素包含其中。而“全球华人网络春晚”,“全球华人”这一概念的打出原本就包含着中国春节同喜、大团聚的传统文化内涵。

    “网络春晚”自然也少不了网络红人“凑热闹”。“扬州公交妹妹”“后舍男孩”等网络红人的参与,让既“雷”又“??”的场面不可避免。网友“天山雪”看了新浪网上关于山寨版“赵本山”表演的一分钟简版《抄底》以后,留言:“快看看,新浪上有一个山寨‘赵本山’,真逗!”一些网友甚至拿此节目比对赵本山在央视的表演。

    对于来自虚拟社会的春节传统解读,中央民族大学民俗研究学者祁庆福认为,春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传承的,其必然结合时代新生新时期的春节文化。随着网络越来越深入群众生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网络春节文化。

    创意年货,在颠覆老传统中传承文化

    年复一年的糖果、红对联、倒贴福字……不少国人都在无奈地感叹“年年过年年相似”,传统年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因雷同而打折。善思考者总是把握商机,创意年货使得一些不甘平淡的年轻人的春节多了几分精彩。

    春联是中国人农历新年必不可少的年货,大红底、大黑字的传统春联,仍是绝大多数国人的选择。

    而个性是年轻人永远的追求,打破传统、彰显个性的春联开始在这个春节悄然走俏。随着电脑制作、数码技术日渐成熟,将宝宝的照片、情侣或夫妻的甜蜜照片挪到春联、年画上,对PS(制图软件Photoshop的简称)高手来说,信手拈来。这份值得纪念的年货不仅可以给春节带来几分快乐,保存下来还能留下一段温馨的记忆。

    搞怪中国结、牛年牛饰等创意年货也大受年轻人欢迎,不少创意年货在网店销售,而一些创意DIY小店则吸引了年轻人自己动手制作准备年货。

    对于创意春节,祁庆福认为,应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说明大家对传统春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对保护遗产的自觉性提高了,如果春节只剩下看美国大片、吃肯德基、逛迪斯尼,那就危险了。而现代元素融入春节传统中,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符合自身规律的传统传承。另一方面,传承不可能全部继承,必然在变化中传承,是活态传承的。且有些春节新元素只会存在于某个时期,并不会具有持久生命力,因此不必太考究。


  文章来源:人民网 2009年02月01日08:50 来源:新华网

上一条: ·拯救方言就是拯救地方文化
下一条: ·女性杰出学者远少于男性
   相关链接
·[李西建]以文化创意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美学效用·[田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经济民俗学与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
·[储冬爱]乞巧节的符号学阐释与文化创意·经济民俗学与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学术论坛暨第六届海上风都市民俗学论坛征文与创意产品征集启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城市社会与文化建设博士博士后论坛征稿启事·[张多]中国古典神话的当代重述需要文化创意
·邮政开展 “二十四节气”系列文化创意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文化多样性公约助力加勒比地区投资创意
·[潘博成]无形文化资产保护的台湾经验·[段友文]论古村落传统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
·意大利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下)·意大利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中)
·意大利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上)·[刘大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意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先锋论坛在广东连南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