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让春节有更多“文化选择”
  作者:杨雪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4 | 点击数:3545
 

   
  
    今年春节似乎比以往更让人期待。

    从年三十至正月十五,首都博物馆所有展览均免费开放,《牛年吉祥》与《牛年说牛》两个主题展览将让观众大开眼界。在全国各地,音乐会、歌舞、戏剧、曲艺、杂技、木偶……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正在展开,春节的文化味儿比过去更浓了。

    这些年,写春联、吃年夜饭、逛庙会等传统的节日形式依然存在着、丰富着、发展着,同时看春晚、看贺岁片、逛博物馆、出国游等新形式成为部分人的选择。

    一般来讲,不同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会发生种种变化,比如,文化中心化,部分强势文化的中心地位得到巩固与加强;文化边缘化,部分文化的社会地位与国际影响力日渐式微;文化遗产化,部分文化丧失社会功能,成为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文化消失化,部分文化缺少传承、记录或保护而最终消失。以春节为代表的节日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再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传统节日文化如何发展其实代表着我们的一种文化选择。

    去年,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被法定化,为节日文化创新以适应时代和民众的需求提供了机会。事实上,传统节日赖以生长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在不断变化,只有赋予传统节日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的内涵,传统节日才能重塑自我。

    最近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报告,报告第一次提出实现文化生活的现代化是提高我们文化现代化程度的重要环节。所谓文化生活,是指与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保存和文化参与相关的日常生活,衡量文化生活现代化的指标包括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指标。

    近年来,在文化生产方面,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如互联网、宽带网、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城市公园比例、图书馆藏书比例,都缩小到10倍以内,而电视普及率和世界文化遗产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则更小。

    然而与这些文化硬件的迅速提高相比,我们的文化消费却一直是软肋。根据2005年的统计,中国的人均文化消费是37美元,而发达国家则达到了2242美元,是我们的60多倍;在中国,一年中100人里只有9人次参观博物馆,而发达国家是66人次,是我们的7倍多;我国的人均信息支出是90美元,发达国家是2740美元,是我国的27倍……通过促进文化消费推动我国文化生活现代化,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梁漱溟先生曾经把文化定义为“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其中既包括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也包括社会生活方面,如我们与周围的人的关系,小到家族、朋友,大到社会、国家、世界,所有的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还包括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种种享用。在这个意义上,如何生活、如何过节其实一直都与文化有关,与现代化有关,而推动文化的现代化,既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来源:人民日报)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9年01月23日 08:27:29

上一条: ·新华网评:过年了,拜年了!
下一条: ·“福”字:正贴倒贴都是福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刘德增]入乡随俗与故乡记忆:明清以来中国移民的文化选择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