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新华网评:过年了,拜年了!
  作者:周庆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6 | 点击数:3948
 

 
    天地又一元,万里铺新春。过年了,拜年了!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新春佳节才是一个新纪年的开始。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尊重传统的民族,更是因为在这样一个万家欢乐的时刻,我们才真正有时间跟亲人团聚在一起,放弃一切虚假和僵硬的表情言辞,说一说我们过去一年的悲喜,聊一聊我们未来一年的规划
。而拜年,就成为了千年来我们告别过去,呼唤未来的一种仪式。

    要给全天下的父母和老人拜年。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的社会价值体系也在不断的重构中。一些美德正在消失,而记录这些美德的仪式和传统,也在变得逐渐不为人知。但是最传统和最不应该消失的,就是对父母和老人的孝道。由家及国,忠孝两全是我们民族对道德完美的最高评价。一个不孝顺的人,不可能是忠诚的人。因此,希望父母老人健康长寿,能够更多地享受到社会发展带给你们的福利与快乐。

    要给所有的兄弟姐妹拜年。兄弟姐妹们是这个社会的中坚支柱。30岁、40岁、50岁的兄弟姐妹们,是这个社会压力最大、幸福感最少的人。你们为家、为国的辛苦和劳碌常常不为人知。此刻,我们也想分享每一个个体不同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大年三十还在寻找归家车票的农民工兄弟,徘徊在凄冷工棚中的农民工兄弟,失去了城市工作机会的农民工兄弟,忙碌一年却没有拿到属于自己劳动所得的农民工兄弟。你们可能不知道2008年最时髦的词汇“金融危机”究竟意味着什么,但你们却成了这场危机最下游也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希望你们来年能够有劳有获,平平安安。

    要给所有的孩子祝贺新年。过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而孩子又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大的财富。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教育事业日渐多元,但中国的孩子,却依然只能在新春佳节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希望你们的身体和心灵都健康而又强壮,能够抵抗世界的风雨,也能够坚守国家与民族的立场;希望你们的眼睛纯净而又明亮,容不得一点沙子,也放不下一丝不平;希望你们的成长有艰辛也有坦途,但再过30年也不改今天的快乐。惟有如此,我们才有理由放弃对丑恶的纠缠,寄希望于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

    要给我们自己祝贺新年。过去的一年是大悲大喜的一年,当这一年终于成为历史,我们放下所有的倦怠和劳累,甚至来不及回味甜蜜和苦涩,就已经听到了辞旧迎新的钟声。等我们老了的时候,我们不奢望用“辉煌”和“壮丽”来描述我们的一生,我们惟独希望每一个新年时刻,都不后悔于自己曾经做过的、度过的、和亲人朋友分享过的故事,一如我们这个民族———尽管也有辉煌和壮丽的过去,但更重要的是每一年她都走得踏实而坚定。

    过去的一年,有的时候太冷、有的时候又太火、有的时候太痛苦、有的时候又太激动。来年的日子,我们不敢确定。因为历史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创造历史的方式却总是确定的。那就是勤劳、勇敢、正直和善良。所有的这些创造方式,都会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一起存在于历史中。这是我们对民族性格的痴守,也是我们在新春的希望。 (周庆安)

 来源:新京报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9年01月26日 08:10:47

上一条: ·[陈祖芬]春节:团圆的仪式
下一条: ·让春节有更多“文化选择”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王娜]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