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硕士
《秦腔脸谱》的出版用了特种纸。在制定出版方案的时候,学苑出版社从领导到编辑反复讨论了多次,最终的想法是决定尽可能保留原作的意韵。戏曲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绘制脸谱的过程就包括了传统绘画、技巧技法,并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寓意,如果用别的纸张,就不能完美地体现这种意韵。虽然成本高,一套总成本十多万,社长孟白还是决定就用特种纸,起印1100套。
坐在学苑出版社潘占伟和洪文雄所在的编辑部采访时,《秦腔脸谱》已经出版了半年。2008年10月8日,《秦腔脸谱》被西安市政府选中,一下购买25套作为陕西省的特色礼品送给参加中国西部文博会的中央领导。当时参选的图书有百余种,除《秦腔脸谱》外,其余均为陕西省出版集团选送。最终选定两种,秦腔是其中之一。由于文博会第二天就要开幕,时间非常紧迫,潘占伟和洪文雄,一个在西安,一个在北京,他们算了一下时间,必须当天在北京赶上晚5点的火车运到西安,才能保证次日早8点送到会场。一边调集样书、一边联系运货,两个人分头忙碌,马不停蹄,终于赶在会议开始前把印制精美的《秦腔脸谱》送到嘉宾手中。
因创作小说《秦腔》荣获2008年“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贾平凹看了《秦腔脸谱》之后,感慨“真不容易”,并题词“秦腔脸谱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以示对出版社的鼓励。
其时,经申请并被批准为“中国秦腔发展基地”的甘肃省,准备在省会兰州筹建秦腔博物馆。消息一出,便引起了陕西方面的注意,而学苑出版社不惜成本鼎力成就的《秦腔脸谱》,不亚于为陕西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陕西省文化厅决定马上办秦腔博物馆,紧接着,《秦腔脸谱》被通知参加首届中国秦腔艺术展,并在展会上设置了专门的展柜,同时举行了“秦腔脸谱”展示发布会,陕西省副省长及文化厅的相关领导亲到发布会现场,对《秦腔脸谱》给予高度评价,并在现场合影留念。同时还被邀请参加中国西部文博会进行展示。
2008年11月初,新组建的陕西秦腔剧院接到文化部的邀请,进京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院团优秀剧(节)目汇报演出”,得知秦腔脸谱出版的消息,院领导在百忙之中会见了潘占伟和洪文雄两位编辑,称赞学苑出版社“为秦腔作了一件大好事,为陕西作了一件大好事”,并购买《秦腔脸谱》数套,作为礼品送给在京陕西籍部级以上领导。
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出身的潘占伟,做起戏曲类图书的编辑出版,已经8年。8年时间,不仅让潘占伟从一个戏曲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更多的改变却是他对于出版理念与责任的深入理解。“出版界有些浮躁的氛围,但是在学苑出版社,我们力所能及地保存传统文化和文物,保存是第一位,其次才考虑商业价值。我们有这个底气,因为只要你出版的是好书,就不会赔钱。而且做文物出版,时间越久越有价值。这就是市场的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区别。”
而寻访秦腔脸谱的经过,也让潘占伟感慨良多:“礼失而求诸野。草根乡土,坚守着中华传统的余脉。然而时移世易。”陕西有一个振兴秦腔办公室,就王军武一个人,兼着主任和工作人员,20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为振兴秦腔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他有一些想法,设计了一个博物馆方案,拿出有限的资金,把老艺人从陕西各地接过来,有的老人住得偏远,他甚至亲自趟水背老人过河,为他们拍照、留资料,也是希望能多留住些传统文化。拍了800多幅,当地出版社张口要40万元出版经费,他哪里去找这么大一笔钱出版?照片都制版了,也只好放弃。
所以潘占伟特别感慨,没有好的出版氛围,单有热情,是成就不了什么大事的。
“目前整个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正在不断提升。脸谱只是戏曲舞台美术很小的一部分,中国还有很多好东西散落在民间。张新文的保存,是草根和民间力量的一种,也是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但是他们进入不了主流视野。昔日繁华似锦的秦腔艺术,如今也已走向衰落。秦腔脸谱的绘制者更是硕果仅存,后继乏人。抢救保存这份重要的文化遗产,迫在眉睫。”潘占伟说,“我们有一种对于民族遗产的自豪感,它们都是我们国家潜在的软实力。一直以来,为了保存这份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没有放弃努力。”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09年1月7日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