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记者从和平区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了解到,沈阳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奉天落子,市级“非遗”项目尚帽舞、初春枝满族剪纸已经被列入和平区南京一校的艺术类课本教材计划中。
据介绍,沈阳传统“非遗”项目进入课本,意味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活态传承,可以更有效地保护。
奉天落子——极具文化价值
奉天落子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初,源于莲花落子、拆出小戏、唐山落子等,传出关外形成奉天落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沈阳北市场首个专营落子的大观茶园,为奉天落子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奉天落子以女旦为主,风格粗犷豪放,激昂高亢,代表了当年辽沈地区的文化形象,全盛时比京剧还火,几乎压倒了其他艺术门类,极具文化价值。今年5月6日,奉天落子的惟一传人、87岁的张赛虹在和平区文体局的帮助下找到传承人,并开始授艺、传承。
据了解,进入课本的奉天落子段落在选择上可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不光能了解奉天落子的历史,而且还可以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学习唱腔。
尚帽舞——成为一道风景线
1200多年前,居住在东北长白山下的朝鲜族人民,为了让农作物不受鸟兽侵袭,敲锣打鼓,边喊边舞,慢慢地演变成优美的舞蹈,即农乐舞。尚帽舞是农乐舞中最为欢快的舞蹈。它由身着彩服,头戴彩带圆帽的男子表演,甩动彩带,似万道彩虹横空出世。清朝初期,尚帽舞传到了辽沈地区。沈阳西塔是朝鲜族主要聚居区,尚帽舞也以西塔地区为中心,辐射到城市周边,成为城市文化一道风景线。道具为男尚帽、女手鼓和条幅。男尚帽又分为长、中、小三种,长尚帽8米长,短尚帽仅为1.5米。
学生学习尚帽舞知识后,便可学舞,包括站式、坐式、跳跃式、侧身式四种技巧,技巧熟练者用颈部带动头部使彩带旋转如风,似车轮一般,划出一圈又一圈耀眼的彩环。这项技艺也由熟练表演的传承人教授。
满族剪纸——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初春枝满族剪纸,主要依附于满族社会的历史文化与环境,表现出辽沈地区满族人的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初春枝今年56岁,其作品《东北三大怪》、《二月二,龙抬头》等均贴近辽沈地区满族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融入了民俗传统。其作品先后被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民俗专家及博物馆收藏。
辽宁大学民俗学教授江帆评价:初春枝的剪纸作品,以剪纸艺术为符号,史诗性记录满族的文化史、生活史,这对研究辽沈地区满族历史、民间信仰、生产生活习俗具有重要价值。
据介绍,初春枝满族剪纸技艺进入小学课本,对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李彤
文章来源:沈阳日报 2008年12月26日09:08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