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首页民俗与教育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沈阳“非遗”列入学校教材计划 学生可学舞学剪纸
  作者:记者 李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26 | 点击数:5899
 


   12月23日,记者从和平区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了解到,沈阳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奉天落子,市级“非遗”项目尚帽舞、初春枝满族剪纸已经被列入和平区南京一校的艺术类课本教材计划中。

  据介绍,沈阳传统“非遗”项目进入课本,意味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活态传承,可以更有效地保护。  

  奉天落子——极具文化价值

  奉天落子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初,源于莲花落子、拆出小戏、唐山落子等,传出关外形成奉天落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沈阳北市场首个专营落子的大观茶园,为奉天落子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奉天落子以女旦为主,风格粗犷豪放,激昂高亢,代表了当年辽沈地区的文化形象,全盛时比京剧还火,几乎压倒了其他艺术门类,极具文化价值。今年5月6日,奉天落子的惟一传人、87岁的张赛虹在和平区文体局的帮助下找到传承人,并开始授艺、传承。

  据了解,进入课本的奉天落子段落在选择上可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不光能了解奉天落子的历史,而且还可以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学习唱腔。

  尚帽舞——成为一道风景线

  1200多年前,居住在东北长白山下的朝鲜族人民,为了让农作物不受鸟兽侵袭,敲锣打鼓,边喊边舞,慢慢地演变成优美的舞蹈,即农乐舞。尚帽舞是农乐舞中最为欢快的舞蹈。它由身着彩服,头戴彩带圆帽的男子表演,甩动彩带,似万道彩虹横空出世。清朝初期,尚帽舞传到了辽沈地区。沈阳西塔是朝鲜族主要聚居区,尚帽舞也以西塔地区为中心,辐射到城市周边,成为城市文化一道风景线。道具为男尚帽、女手鼓和条幅。男尚帽又分为长、中、小三种,长尚帽8米长,短尚帽仅为1.5米。

  学生学习尚帽舞知识后,便可学舞,包括站式、坐式、跳跃式、侧身式四种技巧,技巧熟练者用颈部带动头部使彩带旋转如风,似车轮一般,划出一圈又一圈耀眼的彩环。这项技艺也由熟练表演的传承人教授。

  满族剪纸——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初春枝满族剪纸,主要依附于满族社会的历史文化与环境,表现出辽沈地区满族人的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初春枝今年56岁,其作品《东北三大怪》、《二月二,龙抬头》等均贴近辽沈地区满族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融入了民俗传统。其作品先后被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民俗专家及博物馆收藏。

  辽宁大学民俗学教授江帆评价:初春枝的剪纸作品,以剪纸艺术为符号,史诗性记录满族的文化史、生活史,这对研究辽沈地区满族历史、民间信仰、生产生活习俗具有重要价值。

  据介绍,初春枝满族剪纸技艺进入小学课本,对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李彤

 

  文章来源:沈阳日报 2008年12月26日09:0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湘西探索乡土文化传承新路
下一条: ·35名中学生成龙舟说唱“新丁”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张玲 张皓南]鲁南五大调在“双创”中的实践·[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
·[詹涛]从“走四方”到“守家园”:市场订单制下的代工生成的新华银器锻制技艺·[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余宝平]浅谈井冈山红军医药的历史地位与非遗应用初探
·[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杨镕]从舞蹈到体育:秧歌功能的现代转型与重构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