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全国高校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学研讨会召开
  作者:王轩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12-12 | 点击数:6433
 

    师大在线讯(记者 王轩昊)12月10日,全国高校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郑年春、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李林、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我校校长马敏、美国民俗学会主席比尔·艾维教授等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同时出席的还有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全国各高校代表和我校相关部门和院系的负责人。
   
    开幕式上,校长马敏代表华师向与会的嘉宾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在介绍完我校在民间文学教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就后,马敏表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已经成为政府、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华师作为百年学府,在民间文学教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厚的宝贵经验。对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具有独特的学术资源和优势。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叶涛在开幕式上宣读了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文件。该委员会是中国民俗学会的下属专业机构,我校副校长黄永林任第一任主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对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同时,他指出,民俗教育并不只局限于校园,更是社会教育的问题。他说:民俗作为人民生活实践的产物。一直以来,学校教育一直作为民俗教育与传承的主要方式而倍受重视。但是“以口传心授作为老百姓生活中的、系统的传授与教育,却往往被忽视。”刘魁立认为,民俗教育最初来源于社会,现在教育应当反哺社会,“让真正的民间文化的主体了解自身”。
 
    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李林对我校长期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表示感谢。他认为在地方保护民间文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专业知识与专业人才的缺乏,保护理念上的错误等,并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召开,为湖北省的民俗文化研究有所推动。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郑年春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对于研讨会的召开与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郑年春说,全球化的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了机遇,同时,我国的相关工作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希望高校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本次研讨会将持续三天时间。与会代表将就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学经验交流与人才的培养,讨论拟向教育部提交关于加强高校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教学的建议,讨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民间文学教程》编写计划,讨论《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编纂工作等议题进行探讨。  (编辑:唐中科)
 

  文章来源:华中师大在线:2007-12-10 16:53: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简介
下一条: ·复旦大学民间文学与民俗学学位授权点简介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
·[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米思璇]革命故事讲解员的表演与实践
·[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