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武汉宣言”向学术不端行为宣战
—— 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武汉召开
  作者:记者 郑成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22 | 点击数:5230
 

    
      本报讯(记者 郑成宏)10月15日,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论坛的主题是“改革开放30年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发展与繁荣”。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以章,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江汉论坛》主编曾成贵致开幕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玉堂主持开幕式。

    高翔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始终是学术进步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往思来,科学总结3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学术期刊的历史,学术期刊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定不移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自觉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学术批评,推动学术讨论;必须弘扬正气,提倡严谨,杜绝浮躁。

    论坛共同发表了《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即“武汉宣言”。《联合声明》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得到了参加此次论坛的50家学术期刊的积极响应。与会者一致认为,《联合声明》的发表将有利于净化公共学术空气,维护正常的学术生态,倡导优良学风,为促进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起到应有的作用。截至发稿时为止,共有40家学术期刊将在近期刊登《联合声明》。

    来自全国省级社科院、社科联系统以及部分高校的50家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负责同志,围绕“当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面临的形势、困难与发展前景,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办刊新思路、新资源、新模式”等议题,共同回顾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30年改革大潮中的发展历程,认真总结了学术期刊在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宏伟进程中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未来前景;并就学术期刊如何在迎接挑战中抓住机遇,发挥理论和学术引领作用,提高学术水平和办刊质量,不断加大学术影响力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富有创见性的建议。

    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是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为常设主办单位,联合全国一批优秀的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共同主办的年度期刊论坛。目前论坛已成功举办七届,成为推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学术舞台。

   ·相关报道·

五十家学术期刊联手亮剑
“武汉宣言”直指学术不端


   
      向学术界传递我们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积极倡导优良学风,努力为学术创新营造良好氛围的决心。我们相信,只要学术界行动起来,学术不端行为定会无处藏身。

    一纸“宣言”,风动云翻
    金秋十月,江城武汉。

    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正在这里举行。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
    50家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主编、社长出席了论坛,他们分别来自全国省级社科院、社科联系统以及部分高校。三山五湖,齐聚一堂。
    秋风飒飒,已经充满了凉意。然而,这届论坛上通过的一个声明,却一下子提高了论坛现场的温度,在期刊界甚至理论界、学术界,掀起了热烈的波澜。
    这个声明,在圈内已经被称为“武汉宣言”。
    几天的时间,“宣言”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在学术期刊界传得沸沸扬扬。
    参加“宣言”共同签署的,整整是50家学术期刊。
    一份宣言,之所以引起学术期刊界与理论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正是因为它直指学术圈内的不端行为,立场坚定,措施明确,锋芒毕现。


    学术失范,屡现“不端”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形成了有目共睹的“繁荣”。有人总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者特别是享有高级职称的学者、名学者以及拥有各种奖项、获得各种称号的“专家”级学者教授越来越多;二是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大学教授,中国的专著、论文在数量上名列世界前茅。
    但同时,中国有国际影响的大学教授,以及有国际影响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却寥寥无几。实质上,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在“注水”膨胀,而且象牙塔上的污点——学术不端行为也不断浮出水面,日益醒目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其中,影响最突出的也许要算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铭铭1998年出版的共32万多字的著作《想象的异邦》,这本著作有10万字左右来自他所翻译的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2002年1月10日,王铭铭被北京大学查实抄袭,撤销了王铭铭包括北大民俗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大社会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北大人类学教研室主任在内的全部学术职务。王铭铭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也“感到深深的痛悔”。
    其后两年,北大又爆“抄袭门”,英语系副教授黄宗英的有关著作存在严重剽窃现象。据《北京大学英语系有关黄宗英学术违规问题的定性意见和处理意向》,北大英语系学术小组对黄宗英1999年至2003年期间的学术成果:《艾略特——不灭的诗魂》(长春出版社1999年)、《抒情诗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英诗《古舟子咏》详注、8篇学术论文以及一篇英文国际会议论文的审查发现,“所有发表著作均有明显剽窃问题,且程度严重,面积大……有严重剽窃情节的文章达20篇。”
    2005年11月17日,天津外国语学院沈履伟所著《求是集》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学术剽窃,天津外国语学院解除沈履伟的教授职务,并给予其记大过处分。尤为突出的是,沈将河南大学著名宋史专家周宝珠教授于1982年在《宋史研究论文集》中发表的长篇论文《略论吕惠卿》(11000字)改题为《吕惠卿论》,原文一字不改地放入个人论文集《求是集》中。有网友称:“这不是抄袭,简直就是复印。”
    除了上述严重的抄袭剽窃行为,一般学术不端行为更是屡见不鲜,其中亦不乏期刊界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8年第4期上发表的文章《学术评价机构关注学术失范问题——CSSCI关于“一稿多用”的数据统计(2004—2005年)》,对近年来一稿多发的现象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
    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其中不仅有名不见经传的学界新人,也有不少名家大腕。这里面甚至还闹了不少笑话。例如,一篇题为《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中的信用分析》的文章,发表于《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2期,同样还是这本期刊,在当年第9期把这篇文章又发表了一次,而且内容完全一样。还是这份《生产力研究》,在2005年紧挨着的第10期和第11期上,重复发表了一篇题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制度研究》。还有,一篇题为《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的文章发表于《编辑学刊》2004年第6期,略作修改又发表于该期刊2005年第4期。《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3期和2005年第2期也重复发表了一篇题为《私营企业组织严谨效率初探》的文章。另外,数据显示,一篇文章最多可以发表于四本期刊上。
    刹住学术不端之风,还学术界神圣殿堂的本来面目,已经迫在眉睫。


    学术期刊,作用彰显

    在人类现代学术历史上,学术期刊的发展水平,从来都是一个时代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时代认知能力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事实上,学术期刊的历史构成了现代学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面对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的作用该如何发挥?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对学术期刊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一番总结。他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始终是学术进步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在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30年中,中国学术界关于思想解放的振聋发聩的声音,往往通过学术期刊深刻而系统地表达出来;最引人注目的优秀学术成果,往往通过学术期刊最先展示出来;最尖锐而深刻的学术讨论,往往通过学术期刊得以展开和推进;最优秀的学术人才,往往首先在学术期刊发表成果、崭露头角,进而受到学界的关注。在相当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学术期刊引领着中国学术的发展。
    高翔回顾说,改革开放以来这30年,是中国学术进步与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学术期刊进步与发展的黄金时代。30年中,中国的学术期刊从改革开放前的240余种增至3000余种,90%的期刊创办历史还不到30年。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术期刊诞生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特殊年代,甚至其本身就是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产物。在这30年中,我们的学术期刊阵营不断壮大,办刊理念日趋成熟,学术影响渐趋深入,在学术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所主办的历届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也充分展现了学术期刊界对自身使命和责任的高度自觉。
    在这届论坛上,高翔同时尖锐地指出,最近几十年,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和长足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术氛围、学术风气出现了种种弊端。自尊自重之风渐衰,庸俗媚俗之习蔓延;求实严谨之风不兴,轻浮贪功之气弥盛。与此同时,批评之声渐微,坚持真理的品格不彰。所谓的学术评论,往往谀词充斥,媚语多有;所谓的学术批评,往往避重就轻,避实击虚。这些现象败坏着中国学术的声誉,制约着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正是鉴于当前学风不端的现状,武汉这届期刊高层论坛决定宣布这项《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
    这一声明,标志着学术期刊将在学术界把自己主持学术公道、端正学风的责任勇敢地承担起来。


    一剂良方,认可广泛

    “武汉宣言”一经发表,立即得到了学术期刊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
    《北京大学学报》主编程郁缀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的《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在大力提高学术质量,抵制学术腐败、学术泡沫等不正之风的大环境下,可以说适逢其时,非常必要。《北京大学学报》通过与大家一起发表联合声明,一定严格从自身做起,把这个事情做起来、做好。我们平时就很注意学术规范方面的事情。一是严格杜绝抄袭剽窃,严把关口,从来不让此类学术文章发表出来;二是不搞乱收费,不对作者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我们历来提倡要用心血做学问,用正义写文章,扎扎实实地拿出精品文章来。今后我们会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努力。
    程郁缀表示,联合多家期刊发表这样一个声明,只有好效果没有坏效果。至于这个效果发挥得怎么样,能发挥到什么程度,还要看我们以后实行的情况。对这个声明,如果能够进一步扩大宣传,在适当的地方联合更多的期刊进行宣传,造成一个良好的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环境,吸引更多的刊物或报纸加入进去,应该会对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有更好的作用。
    《光明日报》学术版主编薄洁萍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带头联合多家期刊共同做这样一件净化学术界风气的事情,大家都是非常欢迎的。做学术编辑的,对一稿多投、抄袭等不端学术行为是非常反感的,这种行为无端给编辑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它不仅是对编辑的不尊重,对期刊的不尊重,更是对学术的不尊重。这样的作者不是本着从学术角度出发来投稿的,而是一种投机行为。真正尊重学术的人会毕恭毕敬地将自己花费大量心血而写成的文章投寄给自己所尊崇的期刊。如果我们所有的期刊能够联合起来对这种现象进行抵制,甚至予以惩罚,对消除这种现象是有很大作用的。
    《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刘泽生提出,“声明”的发表将有利于净化学术生态环境,对当前学术研究当中存在的学术不规范行为达成共识。有些学术成果质量不高、低水平重复、学术观点雷同、大段抄袭等,“声明”发表以后可以对这些现象联合抵制,具有威慑力量。利用“联合声明”这个平台提倡优良学风与学术规范,纠正不正学风文风具有重大的意义。刘泽生说,我认为“声明”将会产生相当的影响。
    《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余悦说,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学术在改革开放历程中获得大发展的30周年。此声明是集改革开放30年来学风建设和学术规范行为当中经验的总结。30年前学术界理论界积极推动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推动了中国学术的发展。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发表“联合声明”,改变了过去的单兵作战方式即一个或几个刊物发表声明的方式,以集体的力量自觉地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群体性的制约,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力度会更大。因为这50家刊物是共同的行动,所起的震慑力量和效果也将更加积极。“联合声明”里提出的原则性意见、解决的方式方法也将使学术不端者付出更大的代价。
    远在银川的《宁夏社会科学》主编薛正昌听到这一“声明”后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及总编辑高翔先生提出的《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我非常赞同。“学术腐败”这个词,近年屡见于报端,有识之士也从不同的层面提出过如何面对学术腐败的问题。但从办刊人的视角提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而且以联合声明的形式提出倡议,在学术期刊界还是第一次。
    薛正昌说,学术不端行为来自于多个方面,呈现出多重因素,但总起来看,不外乎撰稿人与出版人两大空间。撰稿人处于世俗社会之中,受世俗社会乃至不健康社会因素的多重影响,我们左右不了;但承载学术健康发展的阵地(刊物)在我们手中,学术期刊层面上的出版空间由我们负责,我们能够左右。学术刊物靠我们来耕耘,应该是一块净土,而且能成为净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高翔先生提出的“联合声明”无论从哪个层面上都显示了它的积极意义和潜在的作用,无疑是当下学术期刊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一剂良药。


    涤荡“不端”,任重道远

    当然,清理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回归学术研究的严谨正途,不是一份宣言就可以解决的,它还需要学术界全体成员付出艰苦而长期的努力。
    《江海学刊》主编韩璞庚就提出,当前出现学术不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和运用,受期刊审稿周期的限制,投稿方式由以前顶多复写两份的方式改为通过电子邮件投稿的方式,以抄送的形式群发给多家期刊,因而最易出现重复投稿和一稿多投的现象。另一个原因是目前高校的评价制度和考核机制不够合理,以在权威刊物或核心刊物发表文章作为衡量教师的工作量等。这逼得高校教师和有关研究人员拼命发文章、挣科研分数。
    要解决这些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高翔说:“我们必须看到,一纸声明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礼乐百年而后兴,‘百年士气需培养’。端正学风、扶持正气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事业。”
    《学术研究》主编叶金宝说,联合多家期刊一起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这样做不是不可以,肯定也能发挥作用。但是最终要使其产生效果,抵制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提倡原创,只依靠杂志还是很有限的,它还需要主管部门的相关条文的出台,因为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做得了主的。但是期刊可以从文章刊发上封杀这种不端行为。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套规范的机制,相互沟通,有一批而不是几个杂志期刊进行这项工作,比如各个省的二三十家刊物可以联合起来,经常沟通,形成一定的战线,杂志之间、各个编辑之间也要实现沟通。
    《河北学刊》主编王维国说,《河北学刊》同其他许多学术期刊一样,也是某些一稿两投侵权人的受害者,我们认为签署这一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很有必要,它对于净化学术空气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感觉,下一步工作的关键是如何使这个声明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执行,我们认为,具体措施一是希望全国有更多的高质量、高品位的学术期刊加入进来,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对举报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人给予奖励,奖金由作弊者所退回的稿费转付;三是同有关网络联合起来,对于今后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立即通过网络这一信息高速公路广为传播,使其成为过街老鼠,声名狼藉。
    余悦说,“声明”发布以后,还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真正落实。不只是联名的50家刊物而应该是整个学术界。全国有3000多家学术刊物,如果仅仅是这50家是远远不够的,这很容易导致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姑息。二是学术不端行为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异,有些违背学术道德和良心的行为今后会采取更加隐蔽的手段,对这些问题要随时了解,采取符合“声明”精神的原则和办法来加以杜绝。三是切切实实地提倡科学的学术规范,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创造良好的学术生态,自觉维护学术尊严。这样,学术不端行为可以解决得更好。
    “武汉宣言”已经发布,未来的路依然漫远悠长。
    当记者陪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漫步长江之滨,想请他用一段话总结他发起“武汉宣言”的初衷和对学术理论界的冀望时,高翔注目悠悠长天、浩浩江流,说——
    “我希望我们的同行们在坚持科学精神、推动学界自律上,密切配合,坚定前行。要在学术界培育浩然之气,倡导正直之风;弘扬严谨治学,杜绝浮躁虚华。要鼓励学者以敬谨的态度对待学问,将科学研究作为千秋之事,坚持对历史负责,提倡献身学术,提倡坐冷板凳,提倡一丝不苟,反对追名逐利、急功近利、虚浮不实;反对追奇猎艳、戏说恶搞、夸夸其谈。要鼓励学者心怀天下,志存高远,不为虚名所诱,不为近利所动,脚踏实地,厚积薄发,使我们的研究成果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使我们的学者有品位、有尊严,使我们的学术界一归荡平正直之道,大兴求实谨严之风,成为真正值得为世人景仰的净土。”

    诚哉斯言。
    江城浪涌,三镇思飞,我们当永远持守这样一份宣言,并为之踏踏实实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

      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取得长足进步,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界却频频出现违背学术道德,无视学术规范的种种不端行为。尽管绝大部分学者对此持批评态度,近几年学术界以及学术管理部门为了遏制不正之风的蔓延,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条例、规范,但是形形色色的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依然存在,败坏学风,阻碍学术的繁荣与发展,在学界乃至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我们认为,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净化公共学术平台,维护正常的学术生态,倡导优良学风,促进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为此,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参加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的五十家学术期刊响应,共同发表如下声明:

    一、签署本声明的学术期刊将在公共学术平台上筑起一道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防火墙,联手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二、从本声明公布之日起,凡向签署本声明的学术期刊投稿的文章如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者:一稿多投、抄袭剽窃、重复发表、虚假注释、不实参考文献,一经发现,立即撤稿(包括已通过终审的文章)。
    三、参加本声明的学术期刊将相互通报行为不端者的有关情况,并在各自刊物上对其曝光,揭露其欺骗行径,清除其不良影响。
    四、凡被发现有任何一种学术不端行为者,签署本声明的学术期刊将在十年之内拒发其任何文章,以示惩戒。

    本声明旨在向学术界传递我们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积极倡导优良学风,努力为学术创新营造良好氛围的决心。我们相信,只要学术界行动起来,学术不端行为定会无处藏身。


本声明由以下学术期刊共同签署

--------------------------------------------------------

  中国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山东社会科学 浙江学刊  武汉大学学报 甘肃社会科学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学术月刊 宁夏社会科学  华中师大学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江西社会科学 江苏社会科学 广东社会科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东南学术 社会科学战线 云南社会科学 求是学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江汉论坛 东岳论丛 中州学刊 浙江社会科学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河北学刊  兰州学刊 学习与探索 湖北社会科学 学习与实践 社会科学辑刊 福建论坛 南京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湖北大学学报 人文杂志 学术界 贵州社会科学 学术论坛 文化学刊 江海学刊 复旦学报 学术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社会科学研究 青海社会科学 学术交流 清华大学学报 寻根 

  2008年10月15日于武汉 

 

  文章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10月21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浙江:中韩专家献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下一条: ·[本网快讯]越南史诗国际研讨会在越南南方邦美蜀市举行
   相关链接
·[施爱东]学术与生活的不可通约性·艾尔·巴比谈社会调查的职业伦理
·[吕微]反思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学术伦理·[祝秀丽]伦理质询:家乡民俗的田野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