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比较神话学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
  作者:史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6-10-17 | 点击数:8020
 
 
2006 5 11 13 日,由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比较神话学研究组联合主办的比较神话学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arative Mythology)在北京大学民主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历时三天,汇集了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荷兰、法国、日本、韩国等七个国家的十多名国外学者,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十来名国内学者。
此次研讨会是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建立六十周年、季羡林教授执教六十周年暨九十五华诞的系列庆祝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所谓比较神话学哈佛圆桌会议Harvard Roundtable on Comparative Mythology)的第八次会议,该圆桌会议每年由世界不同国家的学者轮值主办,2005 年在日本东京举行,本次则由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研讨会采用英语作为会议全程的工作语言,是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的一次有益的国际交流与对话,有助于国内学术界的相关学科领域与国际学术界的沟通,也有助于国际学术界增进对于中国同行们的了解。此次研讨会的目的在于促进神话学、比较文化学、比较语言学、历史学、民俗学以及汉学、印度学、伊朗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学者们的进一步了解、互相学习和共同合作,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融会和贯通;期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对于亚非、印欧神话学比较研究的不同声音和多元对话。此次盛会与会的中国学者大多是国内相关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中青年学者,所以也是在外国同行面前展现了中国学术界年轻一代的风貌。
在研讨会的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首先讲话,他指出,此次研讨会汇集了国内学术界知名学者、吸引了国际学术界的具有影响力的各国学者,是国内外学术界的一次富有价值的交流和对话;北大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团队和出色工作为此次国内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构筑了平台;研讨会的召开很好地体现了北大多学科、多语言、多层次研究的学术特色,在世界文学与神话、文化与历史的研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努力也是北京大学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中的一个很有意义的组成部分。接着哈佛大学梵文与印度学系教授、著名梵文专家Michael Witzel代表国际比较神话学哈佛圆桌会议的学者们对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为组织这次会议所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他介绍了哈佛大学系列圆桌会议的基本情况,以及该会议学术团队中的数位骨干学者,希望能够与中国同行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以及更为广泛的合作。
接着就进入了大会的主题发言阶段,进一步把与会的专家学者引入到会议主要议题中。北京大学的辜正坤教授首先做了题为The Mythological Implication Effect: the Spirits of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s Embodied in Their Mythologies(《神话的文化暗示效应与中西文化精神》)的发言,从比较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与西方神话在文化暗示相应上的异同,探讨了其中所体现的不同的文化特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黄宝生教授作为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主要翻译者介绍和总结了《摩诃婆罗多》在中国译介的历史,探讨了早期翻译者的翻译工作以及新的译本的价值和意义。
然后便开始了研讨会的发言阶段,大会共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西方与东方议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访问学者John G. Blair 教授做了题为Problems of Comparability Involving Myth and Religion的发言。北京大学的刘树森教授做了Fatherhood as the Godhood: Cases in Egyptian, Greek, and Chinese Mythologies 的报告。英国爱丁堡大学的E. Lyle做了A complex Eurasian cosmology: not one duality but three interlocking dualities 的报告。这些发言都从比较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东西方神话各自的文化特性以及彼此间的关系。
研讨会第二个阶段的议题是东亚神话。日本国学院大学的平藤喜久子博士的Japanese Mythology in Modern Society,日本和光大学的松村一男教授的Chinese Contributions to theFormation of Japanese Mythology,北京大学陈岗龙博士的《蒙古史诗中的恶魔蟒古思与藏传佛教护法神》,给会议带来了关于东亚地区神话的个案研究。
研讨会第三个阶段的议题是历史比较神话学,也是大会内容最为丰富的部分。其中包括了,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B. Oguibenine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N. Yanchevskaya 博士合作的Patterns and Models in Slavic and Comparative Mythology: Search for Origins in Russian Comparative Studies, 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微研究员的Problems of Malinowski in the research of mythology(《神话研究中的马林诺夫斯基问题》),荷兰莱顿大学W. van Binsbergen 教授的Further Steps towards an Aggregative Diachronic Approach to World Mythology Starting from the African Continent,美国哈佛大学M. Witzel教授的Out of Africa: The Spread of Our Earliest Mythologies,美国的S. Farmer 博士的Neurobiology, Stratified Traditions, and Comparative Mythology: How Myths Evolve,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的Y. Berezkin教授的Why People are Mortal? Indo-Pacific Mythology and the ‘Out-of-Africa’ Scenario,美国Ph. Nicholson博士的 Light Visions: Shamanic Control Fantasies and the Creation of Myth,日本东北大学山田仁史博士的Mythology of the Taiwan Aborigines: the State of the Art,北京大学史阳的The Flood as Meaningful Rebirth, the Symbolism of Mangyan Filipinos' Flood Myth(《作为再生的大洪水——菲律宾芒扬人洪水神话的象征意义》),荷兰奈梅亨Radboud大学的E. Venbrux 博士的Social life and the Dreamtime: Clues to creation myth as rhetorical devices in Tiwi ritural (Northern Australia)。这些学者们的论文,或是从历史比较理论的角度,或是从神话个案的角度,或是从神话起源和发生学的角度,或是从田野工作的角度对于神话的历史比较研究这一神话学的经典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研讨会第四个阶段的议题是中国神话,把与会学者的视野拉回到中国神话的本土研究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宗迪研究员的Shanhaijing and the World View of Ancient China(《山海经和华夏古代世界观》),清华大学王静博士的Research on Wu Gang Cuts the Laurel(《关于吴刚伐桂》),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研究员的The Totem of Bear and its Myths(《熊图腾神话的源流》),首都师范大学谢继胜教授的Mythological Symbols of the Five Animals on Tibetan rLung-rTa Prayer Flag(《西藏风马经幡动物图案神话象征意义分析》),北京师范大学杨利慧教授的Legitimacy of Ritual and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Myth: A Field Study of Transformation of Myths in Contemporary China(《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对当代中国神话变迁的研究》),韩国梨花女子大学郑在书教授的An Analysis on Chinese Mythological Discourse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mparative Culture,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国汉民族以及少数民族的神话。
研讨会的第五个阶段以印度、中亚和西亚神话为议题,包括了北京大学王邦维教授的Hero Must Be MuteA Hinduistic Story and Its Taoist Transformation(《烈士无声:一个印度故事原型及其在中国的变化的意义》),北京大学陈贻绎副教授的Some Observations on Ugaritic Mythology(《乌加里特神话点滴》),北京大学段晴教授的Active in Worldly Affairs: An approach to the worldly side of Khotanese Buddhism based on new materials(《入世的佛教——从新发现的于阗佛教文献探讨佛教入世的层面》)。这三位北大学者分别就印度学、伊朗学和希伯来研究中的个案做了精彩的论述。
在最后的闭幕发言中,段晴教授和Michael Witzel教授分别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肯定了此次国际盛会的成果,盛赞了北京大学东方文学中心和东语系梵文巴利文教研室对于此次研讨会的周密安排和精心准备。与会学者一直认为,这次会议促进了各国学者间的交流,尤其是增进了与中国学者们的了解和合作,希望今后能够在彼此的学术领域中继续增进交流,神话学是东西文化比较研究中的大课题,这一领域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学术前景。为了推动比较神话学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各国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会学者建议建立国际比较神话学学会,斯特拉斯堡大学的Boris Oguibenine教授被推选为联络人,负责筹备该项工作。
本次研讨会继承了北京大学东方文学、文化和比较文学、文化研究的优秀学术传统,以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宏观视野,就神话学的理论和个案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友好的对话。研讨会以简约高效的形式、丰富全面的内容,让来自多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学者们集聚一堂、畅所欲言,研讨气氛轻松而热烈、发言富有创意,是一次互相对话、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学术盛会。

  文章来源:来源:北大东方学研究通讯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本网快讯]第十届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学术大会在日本秋田举行
下一条: ·钟敬文诞辰百年纪念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
·[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
·[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林玲]炎帝神话的族源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李一凡]上古史演义中的神话历史书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