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音影图文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音影图文报道

9幅清初民俗画现长春观
  作者:网络转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0 | 点击数:5013
 


  由珍贵矿物料手绘而成专家鉴定为民间作品,存世量极少──

  本报讯(记者 罗义 实习生 夏盼)昨日,在武昌长春观内惊现一批年代久远的巨幅民俗画,这些作品栩栩如生,为该观一居士所有。经民俗专家鉴定,画作为清朝早期民间作品,由珍贵的矿物料手绘而成,目前存世量极少。据了解,目前长春观已向相关部门申请修建民俗展馆,这批珍品有望进馆展出。

  民俗画四尺整张规格

  昨日下午,在武昌长春观内,记者有幸目睹了这批画作。这批民俗画共有9幅,分别为3对门神、一张取经回归图及一对腾龙图,品相较好。其中3对门神规格一致,为标准的四尺整张规格,取经回归图为60cm×50cm,腾龙图为30cm×120cm。

  画作的所有人邓居士将民俗画一一展开,铺在长廊地板上展示给记者观摩。据他介绍,这些作品是历时数月从民间收集而来,经过不少周折,耗费的精力、财力都十分巨大。为便于保存,他特意请人将画作一一作了初步装裱。

  记者看到,这些作品中的3张巨幅门神图工序尤为复杂,构图饱满,人物造型优美生动,栩栩如生,人物、装饰物,乃至服装的褶皱处都具有极强的立体感,肌肉、胡须、眉毛等细节处更是一笔一画,精心绘制。

  专家:为清初民间作品

  武汉民俗专家刘谦定现场观摩画作后介绍,这批作品绘制手法均以点线为主,先勾画后填色,填色比较讲究,以天然的矿物料作为颜料绘制,选用纸张为桑树纤维制成的桑纸。根据人物造型、作画材料及手法可以断定,这些作品均出自清朝早期。

  “现在已经极其稀少,保存如此完好实属不易。”刘谦定表示,古时传统的门神多分为武门神、文门神、神仙门神三类,人们张贴门神多意为保家人平安,喜庆吉祥之意,虽然当时产量较大,但为消耗品,留存于世的极少。近代的门神多为印刷品,篇幅也较小,而这批作品中3对门神像,篇幅巨大,保存完好,尤为珍贵。

  据了解,之前长春观已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在观内修建民俗展览馆,以展示民间文化为主,目前正待相关部门审批。这批作品所有人邓居士称,如果展览馆能得到相关部门审批建立,他将考虑把这些作品无偿捐给展览馆,供市民参观。(来源:长江商报)

 

·延伸阅读·

我市发现康熙年间民俗画

新浪 2008年10月09日07:59  武汉晚报

 

 
 

  本报讯(记者 翁晓波)昨日,我市长春观居士邓先生在民间收集到一批清代时期的民俗画。专家称:这些画出自清康熙年间,非常珍贵。

  这些画包括三幅保存完好的“门神”,一幅《西游记》画和一幅“腾龙”画。画面栩栩如生,尤其是《西游记》画,里面的人物形象和现在的《西游记》形象大不相同:所有人物的衣着都是清朝的,猪八戒的头就是个猪头、孙悟空的头则是猴头。

  为鉴别这些画,邓先生还专门请来了武汉市著名民俗专家刘谦定。一看到画,刘谦定就肯定地说:“三幅门神是清代中晚期的作品,《西游记》和‘腾龙’”都是清康熙年间的作品。

  他分析说,这些画所用的颜料不是现在的化学颜料,而是矿物彩料,所以保存到现在一直色彩艳丽。再者,这些画都是手工绘制,不像现在印制的作品,画中的人物、山水都很立体。画纸也是清代的纸本。

 

 

  上图为《西游记》画和“门神”画   记者 翁晓波 摄

 

  文章来源:新浪网 2008年10月09日08:1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穆斯林群众庆祝传统节日肉孜节
下一条: ·2008年度“钟敬文民俗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相关链接
·[王若帆]内附与交融:清初康普边地土司禾娘的国家认同·[史晓雪]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才女”现象研究
·[孙正国]武汉大禹神话园群雕叙事伦理研究·中国民俗学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武汉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举行·[熊威]物的流动、消费变迁与生活重构:以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武汉农村香烟消费为例
·[季全保 季旻孜]抓住抗防疫情后大好时机 用民俗画卷记录文化遗存·[蔡磊]自我与他者:新媒体中武汉女人地域性格的呈现
·第十六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武汉 2019)会议通知·[郭婧雅]略读高彦颐《砚台的社会生命:清初的工匠和学者》
·江滩大舞台掀起节日热浪·中国民俗画的回归——来自海内外学者的观察
·中国民俗教学走进武汉课堂 提升学生文化认同与自信·2015年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召开
·20类非遗力作亮相武汉江滩 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 ·[徐鲁]读《老武汉风情》:旧时风情的忆念与反思
·“中国神话研究的当代走向”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武汉宣言”向学术不端行为宣战
·绘图本《清俗纪闻》——全面再现清代社会生活的民俗画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