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消息:在信息和理念多元化、文化观念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如何过好年?怎样的假日安排能够更加充满文化意味?我们能从传统文化中学到点什么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政府如何利用传统节日来拓展现代人的生活空间,从而建立起沟通人际关系的有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2月9日,来自中、俄、德、日、韩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顶级民俗专家齐聚北京“东岳论坛”,在主题为“文化空间: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公共性”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以推动民族传统节日的研究和保护以及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化。
我国的传统节日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作为广大民众极为重要的日常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生活当中都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近百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在开幕式上表示,本次会议将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法律,将现在过年的七天假期提前二天,即将农历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初五定为法定假日;同时呼吁将“五一”、“十一”长假减少,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
“东岳论坛”是由中国民俗学会和北京民俗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高层学术论坛。自2005年举办首届论坛以来,从探讨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到关注民族新年的庆典习俗,“东岳论坛”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均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国家时间制度的安排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今年第三届“东岳论坛”将主题定位为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力争从传统民俗文化中汲取养分,寻找民族传统为现代社会人自身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文化空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一个关键概念,对于传统节日的文化空间进行保护是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的根本点,诸如传统节日民俗的传承、节日的假日化等等,都要落实到公共的文化空间才能够解决。公共空间,特别是公共的传统的文化空间,是公共性的载体和运作领域,“公共空间”、“文化空间”等范畴能够较好地见证民众生活的历史过程和现实状态,从中也能正面地展望我们的社会前景。
中国社会依托特定的社会空间来运转,在经历了现代化巨大冲击后,这些社会空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节日的角度看,其所依托的社会空间日益成为复杂的混合体,夹杂着中外、传统与现代的多种因素。
在连续三天的研讨中,国内外专家专家学者将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实践,围绕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借鉴国际学术界节日与城市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研究如何面对中国社会的快速分化,怎样通过保护传统节日来维护和加强社会生活的公共性,如何在都市化的过程中达到现实生活与传统生活、文化的和谐等等,兼具学术前沿性和现实大众性。
CCTV.com科教频道将制作专题,对此次会议研讨内容进行详细报道。(郭翠潇)
文章来源:央视国际 2007年02月09日 16:23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