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记者 王延欣) 你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你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分为哪几类吗?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吗?9月24日,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做客我校文化素质讲坛,为中青学子带来了一场名为《话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东西”》的讲座。乌教授讲得绘声绘色,1309教室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此次讲座也是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生活中要确定一个新的年轮,即是人的年轮。我今年的年龄是八零,明年就是八零后了。”幽默的开场白后,乌教授开始了讲座。他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关系到文化主权、文化安全以及文化身份的问题。说到这里,乌丙安教授回忆起2007年4月温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的情景:温总理访问日本,没有带任何专业演员,只是带了民间艺人。晚会选择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古琴、昆曲、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长调民歌以及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演出内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被传神演绎,散发出中华民族勃勃向上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感染着每个观众。就在第一曲古琴奏完之后,日本的听众十分震撼,有的激动地称自己“真正听到高山流水的古琴之声”。
说完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轶事后,乌丙安教授开始向大家讲解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乌教授说,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先列举了几个汉语习惯的对应词语:物质—精神、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有形文化—无形文化等,乌教授指出,其实非物质文化就是无形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文是“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重点在翻译“Intangible”这个单词,它有“触摸不到的”、“不可捉摸的”、“难以确定的”、“无形的”以及“非物质的”种种译法,前三种显然不可能采用,而“无形文化”这种翻译已经被日韩采用,因此,我国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教授还举例说,古琴这种乐器就属于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如果说古琴的制作工艺、古琴演奏技艺、古琴传统曲谱、古琴相关习俗以及古琴传授方式等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东西”。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分类,乌丙安教授介绍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分为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两大类。前者又分为民间(口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传统医药、传统美术、游艺与杂技、传统体育等十类;而文化空间只有一类,即按传统习惯的时间场所举行的大型综合性民众民间文化活动,比如甘肃临夏一年一度的松鸣岩花儿会和各种庙会、传统节日等等。
关于项目认定和普查作业的鉴别,乌丙安教授说,认定和鉴别分为非物质认定、遗产认定、分类认定、代表性认定、价值认定、濒危认定和真实性认定等系列认定程序。
讲座持续了近三个小时,乌丙安教授旁征博引,列举大量生动的实例使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中文系06级一同学说:“讲座诙谐幽默、生动形象,又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我收获非常大。”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中心 【本文责编:杨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