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河南频道8月8日电(记者张兴军)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有人认为,作为七夕节的主体内容,牛郎织女的传说充满悲剧色彩,让人浪漫不起来,致使这一节日难以流行。对此民俗学家表示,这样的理解过于片面。
七夕源于一个凄楚动人的神话故事,说的是天上的织女与人间的牛郎互相爱慕,结为夫妻,后来却被狠心的王母娘娘拆散,二人化成牛郎星、织女星,分隔在天河两岸,只能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天河上的鹊桥相会。
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周直言,作为七夕节的主体内容,牛郎织女的传说充满了悲剧色彩,这和人们印象中浪漫美好的爱情不太符合,难以提起年轻人的兴致,所以不够流行。
对此,河南大学教授、民俗学家高有鹏表示,无论是把牛郎织女传说单纯看成一个悲剧故事,还是把七夕节的丰富内涵解读为仅仅是牛郎织女的传说,都过于片面。他表示,牛郎织女传说中的悲剧色彩不应该也不会影响七夕节的传承。
高有鹏解释说,七夕节来源于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其内涵非常丰富。除了牛郎织女的爱情元素外,还有其他如乞巧、乞美、乞子、乞年,包含了国人渴求智慧、美丽、生子、丰收等很多方面的民俗文化,因此是一种吉祥、喜庆、快乐的文化符号。
高有鹏还表示,仅就牛郎织女的传说本身而言,故事也没有简单停留在悲剧结局上,而是通过鹊桥相会进行了升华,这是国人独特审美方式的体现。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最鲜活的历史,人们对七夕节的不了解或者片面理解,恰好暴露了我们在文化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这需要有关方面今后大力开展民俗知识教育,只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才能保住传统文化的根基,使之流传并发扬光大。”高有鹏说。(完)
责任编辑:李志红
文章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2008-08-08
|
|